湾区 建言

陈广汉:借鉴世界湾区经验 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优质生活圈

2018-07-1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新华网广州7月11日电(王厚启 关锦恒)粤港澳大湾区应如何推动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人才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如何避免“倒吸”现象?日前,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陈广汉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粤港澳将共建优质生活圈,逐步推动湾区成为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

QQ截图20180712085038.jpg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陈广汉。新华网 黄璐璐 摄

以点带面 大湾区一体化进程提速

日前,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2018)》。报告分别从基础设施、市场一体化、科技创新、金融和旅游等现代产业体系、优质生活圈、深化“一带一路”合作、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粤港澳深度合作的机理与发展方向,促进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自由流通。

如何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扩散效应?陈广汉建议从两个方面解决问题,一是推进基础设施的互利互通。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打造便捷和高效的区域交通圈。未来大湾区要有比较便捷的轨道交通,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自由转换,从而促进人才流通。

二是从体制上着手,建立一个比较统一的、涵盖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市场。包括高端劳动力,解决跨区域的生活、就业、医疗等问题。

陈广汉认为,对中高端人才来说,户口仍是重要的,因为它涉及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方面,这些要素在各城市之间怎么互认、对接,将是大湾区的一个重要课题。

接轨国际 优化湾区产业布局

陈广汉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大湾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是未来产业和功能定位的重要方向。

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积极应对挑战,整合优势资源,在空间上探索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在功能上实现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大湾区的产业总体发展应涵盖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具体而言,高科技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医疗设备、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方面,尤其是珠三角的家电制造在国内表现较抢眼,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西岸“珠海—中山—江门—佛山”一线上,如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铁等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现代服务业主要落在四个核心城市,包括集金融、航运、法律等服务于一体的香港,深耕金融服务业的深圳,提供商贸服务的广州,以及发展旅游业为主的澳门。

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应从世界湾区经验找启示,看清当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比如香港可在现代金融业、发展总部经济等方面多加尝试和努力。

“人口多且集中的东京湾区,交通发达,不仅效益高,而且连接便利。另外,湾区内高端制造和精密制造也比较出色,比如研发环保型汽车、发展低碳产业等。这些都值得粤港澳大湾区去借鉴、去学习。”陈广汉说。

相关:陈广汉 粤港澳大湾区 优质生活圈
作者:王厚启 关锦恒 来源:新华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