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陈旭东:把中山打造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

2018-04-04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QQ截图20180404113528.png

■开栏的话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殷殷嘱托,为做好新时代广东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持续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使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权威访谈”,动员全省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举措,真正把学习成果体现到改革发展的成效上,奋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敬请垂注!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更高水平更大格局上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交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中山优异答卷。”近日,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旭东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省委和李希书记的要求,奋力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

  融合发展▶▷

  做好“东承”文章

  强化“西接”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按照省委的要求,中山将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做好“东承”文章,强化“西接”功能,奋力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

  找准定位,趁势而上。2月26至28日,陈旭东率团前往香港、澳门开展交流合作,调研了一批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创基地、文化地标等,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携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今年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期间,该市成功引进“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创新中心”项目,《中山香港联合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协议》签约,两地在产业融合、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将打开一个全新窗口。

  “十三五”期间,中山计划投入1400亿元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通过与珠江东、西两岸密切联动,打造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

  动能转换▶▷

  一手提升传统产业

  一手培育新兴产业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为改革开放之初崛起的“广东四小虎”之一,中山打下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全市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以灯饰光源、红木家具、游戏游艺、五金锁具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抓大不放小、喜新不厌旧、重外不轻内。近年来,中山市通过组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传统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关键共性技术联合研发、专业人才培训、设备租赁等服务,推动传统专业镇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中山通过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

  一手提升传统产业,一手培育新兴产业。近年来,中山涌现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健康医药等一批千亿级的现代产业集群。2017年,中山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4.6%,重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1.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61.3%,经济结构更加趋好。

  深化改革▶▷

  调动各镇街积极性

  释放全市发展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广东既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中山有着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中山市板芙镇南部,有一个西临石岐河的里溪村。1976年,里溪大队率先推行“联产到劳”,成为广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行者。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山将紧紧把握改革开放这个“根”和“魂”,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努力在新征程上争当排头兵。

  为破解资源利用碎片化问题,中山将25个镇区划分为“一中心、四组团”,边探索、边评估、边总结地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通过完善运行机制、发展规划、配套政策和产业布局,推动集约高效发展。

  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去年中山推动118项改革任务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降低企业负担124.2亿元,并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压缩审批时限50%以上。

  ■对话

  中山市委书记陈旭东:

  交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优异答卷

  在新时代再创新局,中山如何交出优异答卷?近日,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旭东接受南方日报专访,畅谈如何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实体经济立市不动摇

  南方日报:中山是制造业强市,产业基础扎实,如何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陈旭东: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坚持实体经济立市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交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优异答卷。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好“数字化+”“标准化+”“品牌+”组合拳,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升级、模式创新、质量提升,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加速大项目引入、大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引航,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实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与港澳高端服务业合作,大力发展新兴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

  大力推进高企“树标提质”行动

  南方日报: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山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陈旭东: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山将积极参与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

  一是更大力度集聚创新人才,实施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二是更高水平培育创新主体,大力推进高企“树标提质”行动,争取今年高企数量突破2000家。

  三是更高层次建设创新平台体系,加强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协同创新,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

  四是更优质量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加快组建规模100亿元的母基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我们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把违法成本提到最高,把维权成本降到最低,全面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切实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南方日报:中山四夺“长安杯”、五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在新一轮发展中,中山如何巩固提升这一优势?

  陈旭东: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用“梅花香自苦寒来”称赞来自中山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米雪梅,指出家庭人伦等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城镇化过程中,在农民进城的大迁徙中受到了冲击。这个冲击不可避免,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泯灭良知人性。总书记强调,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人民群众感到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方面下功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山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村(居)特别委员工作机制,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式,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社区。比如,中山花苑社区创新党员服务群众模式,成立“志愿管家”,实现“党员服务在身边”。我们将大力推广这样的经验做法,推动党员服务进村居、进企业。同时,办好民生实事,做好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罗丽娟 通讯员 周湘红

相关:珠江东西两岸 粤港澳大湾区
作者:罗丽娟 来源:南方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