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实体经济:借势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新产业
2018-01-19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两会期间,本报连续推出“如何立足‘五个维度’融入大湾区”、“实体经济立市中山有何‘新招’”等重磅聚焦,受到广泛关注。在昨天上午的分组讨论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结合纷纷为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提升中山实体经济内生动力把脉和建言献策。
■用湾区意识谋划产业做好招商选资
市人大代表陈柳斌表示,近两年阜沙招商就招来清一色的深圳企业,尝到了深圳产业辐射带来的“甜头”。他表示,落户的电子信息企业占地少、产出高、税收高。比如要来阜沙镇落户的夏新电子,生产电视机为主,在深圳只有12亩地,来阜沙希望拿30亩地,但预计3年产值即可达到30亿元。“我们要求招来的企业今后都要有上市的计划,企业都表示接受。”不仅如此,阜沙镇还在考虑空间拓展问题,思路是,对有地的企业要抓住我市工业空间提升的机遇,尽快建设更多厂房。
人大代表欧阳锦全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可媲美国际其他大湾区,将是生产要素更加完善和高度集聚的湾区,谋划镇区发展也要有高远的眼光,要有湾区意识,能跳出湾区看湾区。板芙镇属于南部组团,主要对接珠海和澳门,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中山与香港的连接将更加紧密,板芙去香港机场将只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这无形中拉近了板芙和香港的距离,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今后,板芙将进一步完善交通设施,打通与外界的联系,充分享受湾区红利。去年,板芙镇就引进了一个其公司亚洲总部在香港的装备制造业项目,香港客户从以往坐船到板芙改为驾车,时间大大缩短,也方便了其客户到此考察、洽谈。站在湾区发展的高度,目前,板芙镇正立足智能装备制造业,通过招商选资,推动产业华丽转身。据介绍,位于该镇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已正式签约8个项目,其中有3个是外资项目,分别是瑞士、韩国和新加坡企业,并且都是高新技术企业,。
政协委员黄振球建议,中山应该提早谋划,从共建产业平台的方向考虑和深圳对接,如建设产值共享的深圳—中山产业合作示范区,将外迁企业引导迁入示范区,并承接深圳创新孵化项目的落地产业化。
■优化经济结构 激发“二代”做实业
政协委员林春红表示,实体经济发展为中山市经济在广东省排前积累了雄厚实力,但当前中山实体经济出现了转型升级比较滞后,效益、效果、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当务之急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和竞争力。他建议,作为企业,要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新领域。“现在有些二代的企业家不愿意传承实体经济,更喜欢做虚拟经济,我们要引导他们做实业,做新的产业,进行新的创业,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政协委员黄启均认为,私募基金未来趋势将超过公募基金,而中山私募基金起步晚,目前只有39只,总体规模不大,远远比不上深圳、广东,也落后于东莞。中山实施创新驱动,挖掘发展潜力,发展超前产业,离不开资本支持,中山未来如何通过金融支持创新发展找路径?他建议要引入中介机构提供私募基金基层从业人员的培训,同时要为私募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引进高端金融人才。目前立足中山产业的私募基金面对中小企业,也碰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知道投给谁,如果能打通政府引导基金的信息平台,让私募基金能够跟政府基金一起参与优质企业投资,就等于打通了金融扶持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
关于深入探究中山市专利发展问题,政协委员万伟平提出六大具体措施,包括构建适宜专利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R&D 经费投入;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企业专利产出水平;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工作;培育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和加强专利人才队伍建设。其中,首要提到的是构筑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部门要制定专利发展战略并有效执行,要倡导敢于创新、宽容失败、标新立异和勇于承担风险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氛围,创造有利于专利战略的实施和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科技创新环境。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黄凡 李玮玮 黄启艳 张倩 徐世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