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构建大湾区时代开放新格局
2018-01-19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1月10日,2017年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召开,中山与澳门签署《关于共同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12月27日,珠中江阳第十二次党政联席会议在中山召开,四市共同签署《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战略合作备忘录》;2017年12月14日至20日,中山派出代表团到美国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开展交流合作,经对接,伯克利天台加速器“全球创始人计划”拟落地中山,早稻田大学人机协作机器人创新团队计划落户中山……
去年以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山对外拓展的脚步明显加快,各种创新发展要素加速集聚。今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这是中山发展的历史窗口期,中山将坚持世界眼光,对标先进城市,积极参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开放新格局。
区域合作新格局
大交通助推区域深度合作
去年底,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动工和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亮灯两大盛事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添“一把火”。在今年的中山两会上,如何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大交通推动中山发展,成了委员代表们“避不开”的热门话题。
“深中通道给深圳向西扩张带来了机会,建议中山要提早谋划。”中山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会副主委、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黄振球对深中通道下的深中合作较为关注。他表示,去年深圳市发布报告称,2017年深圳共有1.5万家企业迁离深圳,其中包括中兴、比亚迪、华为等行业巨头,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为一种趋势。深圳外迁企业对迁入地的带动效果明显,华为终端基地落户东莞松山湖之后,立即成为当地纳税大户,带动了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聚集。
为此,黄振球建议中山应提早谋划,从共建产业平台方向考虑和深圳对接,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总结火炬开发区与其他镇区“共建工业园区,共享产值”的经验,探讨建立深圳—中山产业合作示范区,让深圳主动外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大项目进入园区,通过大项目落地带动中山发展。
黄振球认为,深圳具有较强的科技项目孵化能力,但由于综合成本较高,不少孵化项目无法在深圳落地。对此,中山可与深圳共建产业园区,吸纳这些项目,打造珠三角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
事实上,自深中通道建设提出后,中山不断探索深化与深圳的产业合作。作为深中通道珠江口西岸登陆点,翠亨新区在深中产业合作方面走得较快。去年12月26日,翠亨新区15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翠亨深中科技创新产业园平台便是其中一个签约项目。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中山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与大湾区深圳等中心城市互动,在产业上主动承接。
坦洲镇将是中山外拓的另一个“先锋”。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两区一湖一岛”的创新发展格局,其中“一岛”便是位于坦洲的科创岛,这里将成为中山承接珠海、澳门、香港等地创新发展要素的主要载体。
坦洲镇党委书记邝伟东表示,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未来从科创岛出发到香港只需半小时内的车程,到澳门只需10多分钟。凭借着便利的交通、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较低的综合成本,科创岛将是中山在南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的“桥头堡”。
对于港澳地区而言,与珠三角各市合作交流的意愿同样强烈。来自香港的中山市政协常委杨凯山认为,包括中山在内的珠三角西岸城市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不少香港企业一直想到此投资合作。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香港此前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多限于东岸。未来随着港珠澳大桥等湾区“脊梁”逐渐成型,香港与中山合作交流的频率和深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除产业外,香港还可在跨境旅游、特色金融及科技创新等多方面与中山开展合作。
对外贸易新机制
多维服务企业“出海” 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去年7月1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正式启动,中山企业享受到“一地申报、全国通行”“自报自缴”“税单打印后置”等一系列便利,通关环节实现去繁就简,驶入“快车道”。在此背景下,通关服务话题在今年中山两会上受到众多企业代表和委员的关注。
近年来,中山口岸通关环境不断优化,中山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上线运行,监管通关信息平台已实现中山所有港区全覆盖,企业通关效率大幅提高。据市商务局介绍,中山监管通关信息平台实现全市港区全覆盖,一般进出口企业、大型生产企业货物平均流转时间缩短10小时和5小时,通关效率分别提升27%、56%。
今年,中山口岸的通关速度将再“提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山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建设,以完善中山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为带动,推动“三互”大通关建设,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
在系列通关便利化服务和海外市场回暖的刺激下,中山企业近两年“出海”意愿日益强烈,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山企业的经贸拓展活动已覆盖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据统计,中山2017年对外贸易成效显著,预计外贸进出口达2576亿元,增长15%,新批设立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4%。
在大湾区时代和建设“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海外招商和引导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将是中山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山市商务局局长林伟强表示,中山今年将加大外资的招引力度,按照省政府要求在海外设立经贸办事处,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引进海外新技术、新项目。同时,中山将瞄准先进装备、人工智能、健康医药、新材料、检验检测等领域着力引进一批龙头项目。
营商环境新优势
善做“减法”贴心服务 打造环境“软实力”
在大力拓展外部资源的同时,中山也在不断优化内部营商环境,打造环境“软实力”。
去年以来,中山开展“减证便民”行动,192项证明事项被纳入清理范围,最终145项证明被取消。
做“减法”是中山去年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思路。除“减证”外,中山去年通过降低企业税负、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综合措施,累计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达124.2亿元,并以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资料、减少审批前置条件、减少审批时限为突破,压减行政审批事项申请条件386条、审批环节212个。
同时,中山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行政许可事项24项,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1项,并下放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144项,为“两区”高效开展工作提供动力。
此外,中山去年进一步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出台《中山市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案》,同步启动“多证合一”等14项商事制度改革。通过“多证合一”登记改革,企业办照时间从16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缩短56.25%,往返次数由原来9次减少至2次,减少77.78%。多项改革举措极大刺激了市场主体发展,据统计,去年中山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3万户,增长21.4%。
“改革开放40年,企业要做强做大、厚积薄发,没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很难实现。”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桂昌对中山当前的营商环境表示赞赏。他表示,中山目前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手续大大减少,但仍可以进一步全面简化,推进“多规合一”,同时希望中山在融资上要狠抓扶持,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扶持。
对于企业的诉求,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有相应的部署。在融资方面,报告提出要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引导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发行公司债和企业债等多渠道进行直接融资,同时,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做好转贷创新试点工作。此外,中山将构建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体系,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加计扣除、技术合同登记等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助推创新创业。
中山市经信局局长徐成彬表示,在大湾区时代,良好的营商环境将是地区的无形竞争力,也是核心竞争力。接下来,中山在做好“放管”工作的同时,将强化企业服务工作,为骨干企业和总部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提升中山的营商环境竞争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和扎根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