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深圳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有担当

2018-01-12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QQ截图20180112112641.jpg

访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区域经济处处长卢文彬

深圳完全有条件、有意愿、有能力勇挑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试验田和主力军的历史重担,应积极作为,主动谋划。

见习记者|刘宝

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科学规划粤港澳大湾区”被列入2018年重点工作。这标志着包括9个内地城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的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将进入正式实施、全面启动的新阶段。那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之一的深圳市,是如何审视自身的定位,以及将如何融入其中?带着这一些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对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区域经济处处长卢文彬进行了采访。

机遇

卢文彬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通过打造成为比肩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的世界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力图突破现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独立关税区”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和释放该区域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深圳也正在谋划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由此可以说,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湾区,是深圳重塑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机遇”。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为深圳“高位过坎”、促进更高质量发展竖立新标杆。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是国家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不仅是粤港澳地区自身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为深圳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卢文彬指出,深圳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2016年全市GDP达2936亿美元,人均GDP达2.5万美元,均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但对标纽约、东京等世界一流湾区城市,目前深圳人均GDP仅为纽约的1/4、东京的1/3;地均GDP也只相当于纽约的1/8、东京的1/3左右。“由此可见,在引领全球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深圳与世界一流湾区城市相比差距巨大。”

    他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发展要求下,深圳绝不能固步自封,要清醒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主动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城市,弥补不足和短板,深入挖掘未来发展潜力和空间,充分借鉴世界一流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努力在高平台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勇当尖兵、再创新局,推动“高位过坎”,保持长久持续快速发展。

    

——为深圳全方位开放合作注入发展新动力。

    

卢文彬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珠三角“一小时都市生活圈”加快形成,前海蛇口等自贸片区加速开发,广深港客运专线、莲塘口岸等基础设施加速推进,湾区各兄弟城市合力发展的潜力必将进一步释放。

    

而作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之一,深圳基本形成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集聚了金融、航运、贸易、创新等湾区核心功能要素。因此,深圳应更好发挥比较优势,与湾区兄弟城市合力培育国际竞争新动能,共同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强大、开放协同、集聚外溢的一流湾区经济,促进大湾区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为深圳更好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引领功能提供新空间。

    

卢文彬指出,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深圳行政区域狭小,发展腹地严重不足。粤港澳大湾区为深圳拓展战略腹地和纵深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空间。向东,借助厦深铁路、沿海客专,深圳将能更好地辐射带动惠州、汕尾乃至粤东地区发展;向北,通过赣深高铁,深圳与河源、粤北乃至江西的合作将更为紧密;向西,通过深中通道、深茂铁路,深圳与中山等珠江西岸由“隔江相望”变为连为一体发展。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将深圳创新、金融、航空航运、会展等要素优势与珠江西岸、粤东西北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制造、资源、土地等优势充分整合,深圳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必将更能充分释放和发挥。

优势

卢文彬认为,深圳毗邻港澳,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强大的人才和产业基础以及国际化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优势。“深圳应充分认识和利用好这些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中抢占先机。”

    

首先,发挥毗邻香港的独特优势,释放合力发展潜能。深圳与香港陆路相连,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深港之间由早期的“前店后厂”模式进入了合作共荣的新阶段。随着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合作区开发合作的加快推进,广深港客运专线以及莲塘口岸的全面开通,港深金融、专业服务、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深港合力发展的潜能必将进一步释放,港深共建国际大都会区已成为现实可能。

    

其次,发挥创新发展的强大优势,强化创新引领作用。2008年深圳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2014年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一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占广东省总数的40%。“以创新为特色的深圳实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一批高科技企业更是领先全球同行。深圳强大的创新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独树一帜,打造粤港澳世界一流湾区迫切需要深圳创新的引领和带动。”卢文彬颇为骄傲地说。

    

再次,发挥市场化、国际化的先行优势,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深圳在深化改革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获批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内对外开放的先行地,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率先形成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2016年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215家,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达到83个。在华为、中集、招商局国际等骨干企业的带动下,深圳企业“走出去”优势十分突出,在海外通信工程、工程承包、海工装备、港口建设等方面走在各大城市前列。卢文彬强调,应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中更加主动作为,全面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最后,发挥高端要素资源集聚的领先优势,增强湾区核心功能。作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深圳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2016年在全国大中城市中证券业位列第一,基金业位列第二,银行业位列第三,保险业位列第四。初步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海港。深圳机场初步成为国际航运枢纽,初步被明确为国家级铁路枢纽城市。金融、航运、贸易等湾区核心功能业态齐备。卢文彬认为,应巩固和强化这些优势,与兄弟城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全面增强湾区核心要素功能的辐射引领能力,共同促进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定位

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中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卢文彬认为,应强化作为湾区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其一,应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核心支撑区战略定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按照国际大都市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城市,以产业技术链和物流链为纽带,合力打造香港-深圳-广州为轴心的世界级金融、航运、贸易、科技、产业中心,实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级集聚配置要素资源,从而增强对接世界、服务全国的能力。

    

其二,突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引领区战略定位。作为国内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应立足全球视野,主动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研究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海外人才政策体系,打造国际引智示范区,成为粤港澳湾区创新主引擎。

    

其三,突出全面改革开放先行区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叠加效应,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潜能,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形成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利益导向和政策体系。

    

其四,突出对港合作先导区战略定位。率先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发展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为内地与香港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更有力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依托香港引入国际先进行业标准和管理经验。打造综合性高端开放平台,共建开放高效的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港深国际大都会区。

突破口

卢文彬表示,综上所述,深圳完全有条件、有意愿、有能力勇挑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试验田和主力军的历史重担,应积极作为,主动谋划。重点在以下方面争取有所突破:

    

——打造落马洲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区新的国家级重大合作平台。

    

在加快推进前海重大平台开发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落马洲河套深港创新科技合作区开发建设。

    

卢文彬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深圳已与香港达成共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在深圳河北侧毗邻河套地区建设“深方科创园区”,共同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创新和科技为主轴,促进港深及国际创新资源有机对接,新建一批国家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加强深港高等院校产学研联动,推动香港高校在河套区内设立分校、科研中心及产业化基地,推动科研成果在区内产业化,将其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重大功能引擎。

    

——全面提升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层级。

    

其具体内容主要有:积极推进深港融合发展,推动与香港在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科技文化、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更多合作事项落地;开展港深陆海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继续深化深港机场合作,共同推进优化调整口岸布局和通关模式改革,完善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争取推进大湾区空域试点改革;加强深港知识产权合作,促进港深创新人才无障碍流动,积极推动港澳青年来深创新创业;建设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化与信息交流平台;继续深化深港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进一步提升深港教育合作水平;在大湾区港口设施共享;建设沙头角边境购物城、大湾区“一程多站”邮轮旅游、湾区生态修复和垃圾处理设施共建等。

    

——积极争取相关先行先试政策。

    

卢文彬认为,应争取国家和广东省以及港澳方面支持,获得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具体设想主要有:推进前海扩区尽快获得国家批准,争取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实施更加灵活开放政策,落实前海金融创新优惠政策,开展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技政策创新试点;依托太子湾邮轮母港加快建设中国邮轮发展试验区,率先探索实施更为便利的出入境政策,进一步增加24小时通关口岸数量,落实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争取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先行区政策,打造国际引智示范区,创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使深圳真正成为全球创新人才的“栖息地”,从而率先实现湾区人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便捷流动等。

——抓紧谋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如加快推进深中通道、赣深高铁、穗莞深城际等公路和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深肇铁路、沿海客专、机场扩建、皇岗口岸整体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展港深西部轨道、港深东部轨道等项目规划研究工作,尽早恢复梅沙和南澳旅游口岸,抓紧开展沙头角边境购物城、湾区游艇自由港等项目的论证,全面促进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此外,还应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河源)产业城,深圳中山生物健康科技创新示范区等若干重大平台和项目的合作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增添更多的发展新动能。

相关:深圳 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
作者:刘宝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