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他就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深圳决策委员会听进他意见……
2017-08-28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两年前,被媒体冠以“亚投行之父”美称的郑新立,又向中央提出一份建议,将打造世界一流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下月,国家层面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或将出台,郑新立当初的许多设想也许就要落地。眼下,郑新立仍在继续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这次盯准的是航空业。
近日,南方都市报就粤港澳大湾区热点话题,独家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
▲郑新立,曾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
湾区高见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是创新,一定要围绕创新来配置资源,调动各方面因素来服务和支持创新中心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全球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的结合。
机场、航班达到一定密度,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就像货运集装箱一样。现在大湾区机场的主要问题还不是数量,而是分工。
●利用现代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力量,就能把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冲垮。
●建议在广东省建立一个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通过这个办法既可带动珠江口西岸几个城市的发展,又能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问题。
▲南都大湾区高端访谈之湾区智囊今日开篇版面。
谈创新
建大湾区为的是提高创新能力
南都:两年前你曾向中央提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议?
郑新立:是的。2014年我受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托,牵头做了这个课题。我们在课题报告里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并完全应当上升为国家战略。报告送到国家发改委,后来湾区的这个提法又上升到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开始部署规划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最早是深圳提出来的,因为这个区域有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人员流动也有阻碍,所以想提出用湾区的概念突破发展难点。既然都是一个湾区,大家发展了就可以利益共享,对吧?
南都: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郑新立:粤港澳大湾区一定要把创新作为核心。现在世界上公认发展比较好的三个湾区有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特别是旧金山湾区(硅谷),是全世界的科技创新中心。我们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创新能力,逐步缩短和旧金山湾区的差距,甚至引领全球科技进步。
现在经济全球化了,包括科技创新资源也全球分布了。像华为用30年的时间从零起步,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从技术到制造能力上,都走到了世界第一名,这跟他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是分不开的,这种经验应当进一步推广。
现在最重要的是,怎样让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创新型城市,进一步利用全球资源,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举个例子,现在深圳和硅谷的企业互相在对方的地盘设分公司,每天的人员往来、产品运输量都非常大。要为湾区内外不断扩大的人流物流创造更便捷的条件。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是创新,那就一定要围绕创新来配置资源,调动各方面因素来服务和支持创新中心的发展。
建粤港澳大湾区有两大优势
南都:深圳和硅谷人员往来频繁,这点可能很多人还不了解。
郑新立:深圳要成为世界创新中心,第一要和硅谷进行密切的人员往来。第二就是金融。硅谷之所以能成为创新中心,和旧金山的风险投资机制有很大关系。纽约湾区发展比较好,也跟华尔街有关。粤港澳大湾区也有这样的优势。香港作为全球的金融中心,现在排到第四,去年香港新上市企业的筹资总额已经全球第一,这说明香港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未来有可能超过纽约。香港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它是一个自由港,各种货币可以在香港自由兑换。这样的便利程度,内地还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做到。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香港作为人民币最大的离岸结算中心,再加上风险投资,香港和湾区在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反过来会支持深圳发展成为全球创新中心。
创新和金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两个引擎。和旧金山、纽约、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在于,既有创新的能力——将来可以接近甚至超过硅谷,也有很强的金融实力,是全球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的结合。要借助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加快把深圳发展为全球创新中心,把这两个优势叠加在一起。
要创新得改变大学办学标准
南都:现在和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相比,差距在哪儿,怎么创新?
郑新立:2015年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又委托我一个课题——深圳如何创办高水平、创新型大学。为此我带队去了硅谷和香港考察,我深深感到我们的大学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美国评判大学办得好坏的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大学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度。硅谷每年大约2/3的基础创新成果来自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回来后我们向深圳市委市政府建议,要把深圳这个大学的短板补上,一定要办一两所创新型大学。这个建议深圳听进去了,今年开始对大学的投入大幅度增加。
谈航空一体化
中美机场和飞机不在一个量级
南都:你刚提到深圳对国际航班的需求,我们注意到,你之前也指出整个大湾区的航空网还不能满足需要。
郑新立:我最近在做粤港澳大湾区航空一体化的研究,请了李家祥(民航局原局长、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参加。过去,我以为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速公路世界第一,误以为中国的交通体系也世界第一了。但是李家祥同志跟我说,美国有1.97万个机场,而中国只有298个机场。美国有33万架民用飞机,而中国不到6000架民用飞机。航空业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美国高端的人流物流通过航空走了,所以对铁路和公路的需求不那么大。
粤港澳大湾区机场问题不在数量而在分工
南都:目前广东省内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打造“5+4”骨干机场,这个数量足够吗?
郑新立:珠三角现有机场的密度是全国最高的,但跟美国的湾区比仍有较大差距。如旧金山湾区就有旧金山、奥克兰、圣荷西三个国际机场。如果机场达不到一定密度,高端人才来不了,高端产业的发展就受到制约。其实机场、航班达到一定密度,才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就像货运集装箱一样,年吞吐量达到800万标箱时才进入快速增长期。
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的主要问题还不是数量,而是分工。机场间存在低水平竞争,没有错位发展。
广州白云机场作为华南地区的枢纽机场,这个定位是不可动摇的,就像美国的芝加哥、亚特兰大一样,它是区域性的国际枢纽机场。目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航空潜力还没发挥出来,湛江、茂名、梅州、揭阳、汕尾、韶关、惠州等都应当成为广州的支线机场,由广州作为枢纽机场来建立密切的关系。
与此同时,还要理顺香港和深圳机场的关系、珠海和澳门机场的关系。这几年香港机场控股珠海机场,使得珠海机场业务量迅速增加。珠海下一步也可以跟澳门合作,借助澳门机场开辟国际航线。澳门机场也可借助珠海机场开辟物流和一些内地业务。两个机场距离才20多公里,甚至可以变成一个机场、两个航站楼。
深圳机场应做点对点的国际航空中心
南都:说到定位,深圳机场好像比较尴尬。大湾区已经有香港、广州两个国际枢纽机场了。
郑新立:枢纽不用太多。广州机场是区域性的国际枢纽,深圳机场应当成为点对点的国际航空中心。当年台湾电信业发展那么快,因为有一批“宇宙人”。硅谷的公司在台湾设有生产中心,这些台湾的老板、技术人员一周跑硅谷一趟。深圳现在也有一些高端的国际性人才,由于工作需要飞硅谷和世界各地。如华为公司在国外各地设有25个研发机构,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它的通信设备。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的往来密度很高。要充分满足深圳包括东莞对航空的需求,不要限制它的发展,不要限制它开辟国际航线和买宽体客机。而广州机场的腹地、吸收客源的潜力比深圳大得多,广州机场不光为整个广东服务,甚至还可以吸收湖南、广西、贵州的客流。所以深圳机场和广州机场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应该错位发展。
互相持股可避免低水平竞争
南都:行业竞争是难免的,有什么办法避免低水平竞争?
郑新立:让机场和航空公司互相参股,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更大的范围内,从经济效益出发,更合理安排航班。这也是我们课题组接下来想研究的问题,核心就是通过产权上的融合,打破行政壁垒,让要素自由流动。香港的企业可到内地投资,内地企业也可到香港投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利益共同体。对一个股东来说,在香港赚的钱有我的份,在广州赚的钱也有我的份,那么他就不会再考虑地域的限制。利用现代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力量,就能把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冲垮。
南都:大湾区航空业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郑新立:重点有两个,跨境电商和通用航空。下一步低空和私人飞机要放开,到时飞机数量将出现井喷式增长。一架小飞机几十万、几百万美元,珠三角很多企业和个人都有能力买飞机。跨境电商和通用航空必将成为航空业务和经济的增长点。
谈港口经济
用供应链理念改造传统港口
南都:大湾区的港口业似乎和航空业有相似之处。
郑新立: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运输业已经遥遥领先,集装箱运输量等早已超过东京、纽约、伦敦的港口很多倍,现在需要用现代服务业加以提升。包括保险等金融服务,打国际官司等法律服务,船舶维修等技术服务,加油等航运补给,信息服务,安全服务等。
前些年我曾做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课题,专门去考察过纽约、伦敦的港口,他们的货物运输量只有我们的几分之一,但赚的钱比我们多。因为人家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第五代港口,我们还处在第二代、第三代港口。第一代是装卸货物,第二代是专业码头,第三代是港航服务,第四代是供应链。香港利丰集团的冯国经先生创造了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就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通过竞标,在全世界给你买到最便宜最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用最快的速度准时送到。现在香港已经在这方面形成了很好的分工,而这种分工将来应该扩大到深圳、广州、珠海、东莞等港口。要用供应链的管理理念来改造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港航业。
谈东西两岸
资源配置可重点向珠西拓展
南都: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短板,珠江口东岸和西岸区域发展不平衡。
郑新立:这种落差可以成为错位发展的有利条件。比如珠江口西岸,不要再跟深圳、东莞竞争电子产业吧?可以发展生命科学、高端医疗、新型材料、先进制造等其他一些技术进步较快的产业。西岸也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打造良好的经商投资环境。交通条件要搞好,最重要的还是航空。西岸的房价也不要同深圳攀比,才有利于吸引人才。我觉得下一步资源配置要重点向珠江口西岸拓展。
南都:珠江口西岸一个相对优势是土地资源还比较充裕,东岸和西岸怎样合作,解决土地的瓶颈?
郑新立:江门等珠江口西岸城市农村面积比较大,农民的房子占地很多,将来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村庄整治,可以节约大量的建设用地。如果在广东省建立一个全省统一、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那么江门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就可以转换成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建设用地的企业可以到这个市场来买建设用地指标。通过这个办法可带动珠江口西岸几个城市的发展,又能解决整个湾区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问题。东莞现在村村都是工厂,工厂用地都是村集体的地,产权关系不清。发展珠江口西岸要吸取这个教训,一开始就要搞市场化规范化。
谈广深
深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广州姿态应高一些
南都:对广深两大城市的发展怎么看?
郑新立:深圳的服装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占了很多地,迁到西岸或者别的地方算了,腾出地来发展高端制造业。深圳的单位面积GDP是全国最高的,但仍落后于纽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广州的面积是深圳的3倍多,发展潜力很大。前些年世界几大汽车公司都跑到广州,借助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增长期的机遇,发展得不错。两个月前我到广汽调研,近两年全国汽车产销增长速度都下来了,而广汽传祺这个自主品牌的产销增长却在50%以上。如果加大研发力度,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起来,将来汽车可继续作为支柱产业。
广州作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区位优势好,腹地广阔,教育、科研等都很有潜力。姿态应该高一些,要注重发挥对粤东西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综合服务、资本融通、交通枢纽、输送人才等带动全省发展。
谈粤港澳大湾区未来
必将有力带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南都:你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作何展望?粤港澳大湾区的房子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郑新立: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的整合必将更好地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经过5到10年的发展,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成为全球科技进步的引领者和经济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必将有力地带动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造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