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江海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红利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18-11-15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高新区(江海区)正通过深抓改革,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温泉斌/摄
“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数次言及“改革开放”。同时总书记要求,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
作为扼守粤港澳大湾区与沿海经济带的战略交汇要地,高新区(江海区)正通过大胆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表示,高新区(江海区)将继续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把抓改革落实摆到重要位置。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深化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民生福祉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共同书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造福全区人民。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红利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位于珠三角改革开放前沿,高新区(江海区)的发展也得益于改革开放。
江门高新区短短几年已经引进了来自比利时、香港、深圳等多个国内外的数十个重大产业项目,其中不乏投资额超30亿元的电机产业城、优美科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高端优质项目。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高新区(江海区)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东联广佛都市圈和深港澳经济圈,在空间上,与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黄金三角地带”。更为难得的是,该区土地开发强度低,为海内外企业落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参与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高新区大胆开放创新,先后搭建起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核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等“国字号”平台,链接世界创新资源。
如今,在交通利好的激活下,高新区(江海区)的自然资源、土地成本、产业基础等优势正在转化为新的竞争力,吸引国内高端人才以及大量创新项目“扎堆”落户。辖区建有人才大厦、“博士后创客空间”、“博士后双创园”等人才集聚地,凝聚国内外人才创新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未来,该区还将针对不同的功能分类,陆续建成电子信息产业港、智能制造产业港等高标准产业载体,打造投资洼地、创业高地、企业福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让高新区(江海区)搭上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快车,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可望在新一轮开放中实现‘弯道超车’,加快高质量发展。”高新区(江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江门高新区被列为全市唯一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随即,该区将130项原来需要部门审批的事项按照完全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优化准营管理等4种方式进行改革,并配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进一步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的突出问题,释放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优化营商环境。
“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双随机一公开”等改革事项同步进行,高新区(江海区)正在把改革推向深入,认真对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机构改革的原则、目标、要求,稳妥推进党政机构改革;积极推动“数字政府”综合改革,打造“流程最简、费用最低、速度最快、服务最优”的政务服务标杆;着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已累计形成多项改革创新经验,有的甚至在国家、省、市范围内进行推广。2017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实现所有商事主体“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全覆盖,以实际改革举措深化“三就”,推行“两无两藏”,为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去年全年该区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增长42.4%。
据高新区(江海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江海区)还结合其产业园区的实际,积极推进住所登记改革,将电子商务产业园集群登记注册扩大到各类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器、小微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等具有创业创新孵化器功能的场所,在同一场地登记多家市场主体,组成企业集群集聚发展。为了“放得下”也要“管得住”,高新区(江海区)在全省率先开发“商事主体智能监管平台”,并完成全市唯一指定跨部门“联合抽查”试点工作,“网格e监管”平台建设经验向全国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高新区(江海区)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解决烦扰群众的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取消162项证明事项,数量为三区四市最多,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文/李雨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