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广州因海珠湿地更美丽
2017-10-14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海珠湿地为广州增色 记者 陈秋明 摄
十九大时光
2012年海珠湿地一期开放至今,已经走过五年。五年里,海珠湿地从饱受侵蚀、濒临“消失”的万亩果园到“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意义的”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广州市一张生态名片。其中,有这么一群人,与湿地关系密切,又共同进步,将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也用行动维护生态文明,让湿地变得越来越好。他们用心工作、用心生活,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
文/记者 甘韵仪
A “只征不转”,全国首例
13日下午,海珠湿地的绿化阿姨们开着保洁车碰面,有几人还戴着红色框的时尚墨镜,颇为“拉风”。45岁的张阿姨在湿地开放不久,就到这里工作了。征地之前,她一家人住在不过30多平方米的“屋仔”,那时万亩果园里也只有一两亩地种黄皮和蔬菜,勉强过日子。
2012年,为拯救万亩果园,广州市探索性提出“只征不转”一次性征地保护万亩果园,获国务院批准。全国首例“只征不转”政策,宣告万亩果园华丽蜕变、升级为国家湿地公园的新开始。张阿姨的生活条件也好了很多。
原来,征地补偿款下来后,她先是拆了旧房子建新房,将多余的房间统一出租,接着被返聘海珠湿地成为了一名绿化工,日子越来越好。
如今她主要在湿地扫落叶,维持整洁。对湿地的美丽环境,她很自豪。 “我对生活充满希望,每天工作完就开开心心回家去。希望每天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她笑着说。
B 丰收果实,送去敬老
在湿地二期龙眼树林、黄皮树林里,班长郭景波正带着大伙挥动锄头除草。他们大多是来自土华村和小洲村的村民,也是湿地的农技人员。齐心协力将果园管理好,是他们每天的头等大事。
“除了除草,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捉虫,真的是用手捉,不用农药,否则影响生态。”郭景波说。记者获悉,海珠湿地办专门聘请了专家团队,教农技人员如何科学管理、保护生态。
每逢丰收时节,就是郭景波等人最开心的时候。“虽然果树从私人变公家,但是都是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还是会很开心。每年,海珠湿地都将大部分收到的果实,送去敬老院给老人们吃,我们也很有成就感。”
这种好氛围,让他们以在湿地工作为荣。张小青说,在湿地工作四五年,从来没有和工友吵过架。“有时候你帮下我,我帮下你,生活就很好过。在这里工作,我自己也开朗很多,有信心将日子过好。”
C 海珠湿地 广州之幸
无论是绿化工还是农技人员,他们都是城央湿地的“绿色卫士”。在他们的辛勤付出下,海珠湿地越来越美,也带动更多人成为“绿色卫士”,守护生态环境。
“以前来湿地玩,还会见到有人摘花、爬树。现在很难见到这样的现象了,反而有更多家长懂得教育孩子爱护花草。”
市民关女士说,湿地是广州市民的湿地,每个人都应该加以爱护。
市民黄先生则说:“在广州城,有这么大片受保护的湿地,是广州之幸,也是广州市民之幸,希望海珠湿地在大家的爱护下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