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力争2025年高标准建成公共图书馆350个
2021-03-2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十四五”时期的广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怎样开展?3月25日举行的广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给出了一张蓝图。到2025年,广州力争高标准建成一批重大公共文化场馆,图书馆总量达到350个以上,保障每5.5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总量达到120座,实现每17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多个图书馆新馆正在密锣紧鼓建设
“十三五”期间,广州开工建设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美术馆等一批大型文化设施,设施建设成绩斐然。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1699个;全市共有登记注册的博物馆65家,还有46家以博物馆名义开放的场馆正在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全市各博物馆总藏品数量1386884件/套;全市建成文化馆(站)199个,社区(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744个,市、区、街道(镇)以及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高标准建设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在发布会上,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欧彩群介绍,目前,市、区级图书馆设施建设正在不断推进。其中,广州市与华南理工大学正在共建广州科技图书馆,建筑面积为5.2万平方米;白云区图书馆新馆预计将于今年内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番禺区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花都区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海珠区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均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广州力争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800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将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该新馆集公益演出、培训、展览、创作、研究、交流、非遗保护传承于一体,是一个风格鲜明的“岭南园林式的文化馆”。
加快建设公共文化体系数字化工程
“十三五”期间,广州的数字文化服务推陈出新、便民惠民。其中,黄埔区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应用非接触式极速掌脉技术于图书借还业务;越秀区建成全国首个5G网络全覆盖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南沙区新图书馆国内业界首创AR眼镜个性化服务模式和资源导航系统。2020年,全市“云展览”“云演出”等活动增幅明显,全市开展线上活动近3000场,参与活动7000多万人次,市图书馆、文化馆网站、微信首页访问量1000多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下载、浏览量约为1.46亿篇次。
“‘十四五’期间,广州还要加快公共文化体系数字化工程建设。”欧彩群说,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广州文旅融合平台,实现横向汇聚图(图书馆)、文(文化馆)、博(博物馆)、美(美术馆)四类行业资源,纵向联通市、区、街镇、村居四级文化机构,打通线上线下,完善“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机制,加快实现文化资源网上配送、场地网上预订、活动网上预约等功能,提供一站式、精准化、互动式的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推进广州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与省、国家云平台对接,与其他城市资源共建共享,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提供多元高质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
逐步改造全市所有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博物馆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十四五”时期广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大重点。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博物馆处处长吴志刚告诉记者,“通过实施博物馆服务质量提升计划,使各博物馆的内外环境、设施条件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在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引领示范作用。”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对所有博物馆场馆的基本陈列逐步改造。其中,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的基本陈列正在改造之中,将以全新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此外,各博物馆根据各自特色,每年策划一些主题性、专题性的临时展览,市属各博物馆每年举办临时展览原则上不少于5个。
2019年8月起,广州8家市属博物馆率先实行夜间开放或延时开放,但从2020年2月起,由于疫情原因,这些博物馆夜间开放暂停。吴志刚表示,将根据疫情控制情况,适时恢复这些市属博物馆夜间开放;鼓励区属、行业、民办博物馆实行夜间开放或延迟开放;组织适合夜间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