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来之不易的2.6%!深圳前三季GDP领跑一线城市

2020-12-07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QQ截图20201207191908.png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今年前三季度GDP为19786.98亿元,同比增长2.6%!

前三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回升2.5和9.2个百分点,实现了一季比一季好的工作目标。

全国、广东的“三季报”也于近期相继发布。

从全国来看,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实现了由负转正。从全省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78397.07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了由负转正。

从北上广来看,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上海-0.3%,北京0.1%,广州1%。从珠三角9城市来看,深圳前三季度不论从GDP总量还是经济增速都处于领跑态势。

细读深圳的“三季报”,新冠疫情对深圳这样的外向型经济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从横向的比较也让我们看出,深圳GDP增长2.6%的来之不易。

这得益于深圳市委市政府从年初开始的主动作为,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措施,弥补短板、拉长长板;得益于有效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得益于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得益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率先转正”背后体现出主动作为

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GDP)已实现了正增长,同比增长0.1%,从一季度的负6.6%,到半年的正0.1%,由负转正;1-7月份,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好于全国和全省,也好于北京、上海、广州,在一线城市中率先转正;同样在7月,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单月正增长,并保持了这个势头;1-7月,深圳进出口总额转正;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1.47亿元,同比增长0.7%,年内增速首次转正……

这一系列的经济数据由负转正、率先、第一,缘于新冠疫情之初,深圳即主动作为。

早在2月7日,深圳就出台了《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即深圳惠企16条政策,通过减免、补贴、缓缴等各种方式为企业直接减负超600亿元,其中财政支持超100亿元,带动全社会形成为企业共同减负、共渡难关的良好氛围。

菱亚能源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是电力能源自动化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董事长陈竽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深圳“惠企16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快速、精准落地,让企业真正有获得感,是“真金白银”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3月份起,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研电子信息、高端精密制造、服装、眼镜等不同行业企业。市政府鼓励并创造条件,让这些企业利用新业态新方式拓展国内市场,并继续与国际市场牢牢绑在一起,做到两个不误,两个有力。到了4月份,深圳多项经济数据开始大面积翻红。

重大项目投资成为增长基石

11月19日,随着最后一根桁架钢梁缓缓起吊、精准拼接,深圳机场卫星厅钢结构工程实现全面封顶。作为深圳机场新一期扩建的核心项目之一,卫星厅将于明年投用,启用后将对提升机场服务保障供给能力,增强机场在“双区”建设中的硬实力、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项目支撑,有效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继续以最大力度保续建、促新开、快落地,全力抓好“三个千亿”目标任务,是深圳今年努力的目标。

今年以来,深圳市级层面多次强调加快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全市共安排重大项目487个,8月份,经市政府同意,增补76个项目为重大项目。增补后,全市共安排重大项目563个,总投资25848.9亿元,其中,建设(新建、续建)项目380个,年度计划投资2157.1亿元;前期项目183个,总投资6445.6亿元。今年1-10月,380个市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03.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97.5%。

对比今年内两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的构成,我们注意到,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大头”,既聚焦机场、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又优先发展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其次,新基建项目占比持续扩大,一季度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包括全球智能芯片创新中心、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大厦等20个产业类项目;6月份重中开工的“新增千亿投资工程”首批项目中,新基建项目就有31个,项目总投资19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8亿元,主要包括广电5G网络等。这说明,深圳着眼长远,科学布局,为未来发展培育竞争优势和动能。

来自市统计局数据也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在投资、消费和出口领域持续发力,充分发挥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表现抢眼,为深圳市注入大量经济动能。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3.6、27.5个百分点。

创新链驱动产业链融合发展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了2020年“50家聪明公司(TR50)”榜单,9家深圳企业入选。其中不仅有腾讯、华为等行业巨头,也有初创企业贡献“聪明”力量。

这9家企业,只是深圳1.7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优秀代表。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漫山遍野”的良性格局,他们除了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外,也在5G、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众多新兴产业进行前瞻布局。

深圳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贾兴东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坚定不移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在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上做“大文章”,打造百亿、千亿、万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全方位精心打造企业服务体系,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创新主体逆势增长,企业提交21.9万件专利申请、专利授权量16.4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1.4万件,多项知识产权核心指标居全国首位。全市商标申请量达43.6万件,居全国大城市首位。

今年以来,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深圳创新之城发展势头不减,亮眼数据背后,高新技术产业立下汗马功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7个行业累计增速较上半年回升或加快。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速度表现抢眼,分别增长4.3%和2.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双创活力

从2月份出台《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8月深圳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11月,《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到11月27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咨询监督委员会主办的“营商环境堵点大征集”活动全面上线……

2020年,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的大背景下,深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从未停止。

企业是市场发展的主体,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为市场主体的创新持续提供肥沃土壤。今年8月6日,位于深圳科兴科学园内的戴尔企业解决方案中心开业,旨在为小企业提供IT规划、投资服务,从后台到前台全周期帮助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为何将该中心落户深圳?戴尔企业解决方案中心店长朱橙表示,深圳拥有超过200万家的中小企业,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深圳强劲的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深圳优越的营商环境。

为企业服务,赢得了企业家“用脚投票”。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商事主体超348万户,其中企业218万户,同比增长10.7%。疫情之下,深圳人创新创业热情依旧高涨。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370259户,同比增长2.7%;深圳新登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7112户,同比增加37%。蕴藏在这些企业中的人才实力、创新基因,为深圳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自深圳市商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69家,合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均显著增长,国际投资者布局深圳的信心仍然坚定。深圳始终是一个开放发展、活力激荡的城市。

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体,深圳企业的活力还体现在,在海外新冠疫情形势持续严峻情况之下,深圳进出口保持了相对稳定。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21803.28亿元,同比增长2.7%,延续了7月份以来的正增长态势。

数据背后,是深圳企业勇于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展现出的惊人发展韧性。

受疫情影响,远程办公需求增加,”宅“经济明显升温。深圳创维集团产能早已恢复至疫情前,今年1-9月,公司出口同比增长30%。除彩电外,深圳出产地咖啡机、吸尘器、风扇等家用电器,也在国际市场受到青睐。

此外,今年深圳跨境电商迎来放量增长,1-10月,深圳海关监管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479亿元,同比增长2.5倍,成为深圳市促外贸稳增长的“新引擎”。据深圳海关数据,今年8月份盐田港吞吐量达142.4万标箱,同比增长15.3%,突破盐田港历史单月最高纪录。9月,盐田国际创下单月吞吐量超146万标箱的新纪录,再次刷新了全球单一码头单月吞吐量纪录。

相关:GDP
来源: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