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GDP年均增长8%,黄埔“十四五”规划发布
2021-07-0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近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正式印发。《纲要》共有15章,全文超8.1万字,透露出不少干货。
其中提出,到2025年,黄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预计在8%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上市企业数从2020年的63家增长到2025年100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8%左右,医疗机构床位数将由2020年的5000张增加到10000张,将累计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数6.5万个。
到2035年,黄埔将实现这样的远景目标: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建成更加首善至善的幸福黄埔。
在交通方面,《纲要》提出构建“1-3-24”全球交通圈。织密跨区轨道交通网,加快建设地铁7号线二期和5号东延线,争取地铁6号线三期列入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积极推动“知识城-广州东站”“知识城-南沙”“黄埔高铁站-白云机场”等高速轨道建设前期工作。
“一岸双轴三片”新型发展空间
《纲要》提出要锻造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引擎,首要就是构筑“一岸双轴三片”新型发展空间。
一是构建沿江“最强最美十公里”产业岸线,以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黄埔片区)和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建设为战略引擎,打造影响力辐射力突出的国际滨水带、贸易新走廊、黄埔会客厅,实现港、城、岸、岛一体化发展。
二是以创新大道和开放-开发大道为“双轴”,构筑串接全域、山海相连、通江达海的智造创新网和总部经济带,筑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脊梁。
三是从北到南推动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三片区”互动发展,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多园联动、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黄埔经济板块坐标。
广州向东,黄埔将依托独一无二的战略区位优势和全域一体化发展,向西强化主城交融密度和深度,向东强化主城辐射力度与广度,深入落实广州“东进”空间发展战略和广州都市圈建设部署。
在打造广州市主城一体化东部极核方面,向西强化主城交融密度和深度,向东强化主城辐射力度与广度。引领贯通广州科技创新轴,建设广州沿江、东南两个重大产业带,加快发展数字核心产业及总部经济、高端航运、现代服务业集群,打造具有较高集中度显示度的高精尖和硬科技产业集群。引领打造东部区域发展极,深度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带动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新城。
构建“1-3-24”交通圈
在交通方面,黄埔提出要深度融入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密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全球交通枢纽和海陆铁空干线网络衔接,打造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化流通网络,夯实双循环发展根基。
黄埔将优化物流集疏运服务。完善“9高12快”高快速路网和“72386”对外道路系统,打通与北三环、从埔等高速公路的重要交通节点和瓶颈,加密陆运体系网络,强化与大湾区城市快速互联互通,搭建陆上“1小时流通圈”。
完善黄埔港集疏运体系,加强与南沙港、香港港、深圳港等大湾区世界级枢纽港之间的货运航线资源协同,推动与国际班轮航线、内陆无水港的无缝衔接,打造高效的港口服务系统,在符合条件的监管作业场所开展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
构建“1-3-24”全球交通圈。织密跨区轨道交通网,加快建设地铁7号线二期和5号东延线,争取地铁6号线三期列入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积极推动“知识城-广州东站”“知识城-南沙”“黄埔高铁站-白云机场”等高速轨道建设前期工作,高密度连接广州市政务中心、珠江新城 CBD、南沙、琶洲等区域,形成高效流动的 1 小时通勤圈。
积极融入国家铁路网络,推动“高铁城际入区”,配合做好广深第二高铁、广河高铁、广汕高铁、广中珠澳高铁等线路建设前期工作。打造黄埔高铁站、知识城高铁站等综合轨道枢纽,提升黄埔在“一心五向”市域轨道枢纽体系中的能级地位。
优化通用航空网点和水水高端客运航线布局,规划建设黄埔通用机场、鱼珠站等重点交通项目,形成通用机场、高端水运、跨区城轨及快速路网组成的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密切空运体系衔接,着力构建与白云机场、广州南站、深圳宝安机场、香港机场的快捷交通联系和客运接驳体系,形成通达国内主要城市的3小时交通圈和通达全球主要城市的24小时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