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一体化!交通优势带动宝安走上“智创之路”
2019-07-17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宝安开往东莞的首条跨市公交从7月5日起开通运营;从宝安机场到广州新塘的穗莞深城际铁路全线进入静态验收阶段,计划9月30日开通运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首个钢吊箱成功下放;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日前联合印发《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年)》,明确将在宝安建宝安国际机场国家物流枢纽……
近日,串联宝安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海、陆、空交通项目不断有新进展。坐拥珠江口,面朝伶仃洋的宝安,在穗莞深港黄金发展轴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地理中心、深中通道桥头堡的基础上,未来将拥有贯通国内、连接全球的空港、海港和高铁枢纽。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交通优势如何影响宝安与其他湾区城市的联系?宝安又该如何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把“地理核心”的区位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动能,实现全面转型?
资源互通
增强宝安与大湾区城市连接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自然港、铁路和公路辐射网,机场、地铁、城轨、车站等交通设施的交汇融合,促进了广深港三地的发展。
宝安位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拥有集海、陆、空一体化,连结世界、辐射珠三角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穗莞深城际铁路以及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使宝安的交通通达度更加完善,加大宝安与湾区其他城市的连接。
著名科技观察家、《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曾说,连接是发展最重要的准绳。连接不仅意味着开放,也意味着资源的互通。
以深中通道为例,宝安机场南侧的深中通道东人工岛正在建设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这里将实现深中通道与广深沿江高速、宝安机场等之间的快捷交通转换。深中通道通车后,由宝安机场、前海等地驾车去中山,车程将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由于深中通道东接宝安,与机荷高速、广深沿江高速对接通达莞惠及粤东,西接中山马鞍岛,与中开、东部外环高速对接通达粤西,并通过连接线与广州南沙连接,深中通道将把环珠江口的港口、自贸区、机场、火车站等核心要素进行高效串联。作为连接起“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经济圈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江西岸对宝安机场的使用频次会显著增多,宝安与珠江西岸城市的各种创新资源要素流动将得到加强,将对宝安的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城市发展等有深远影响。
宝安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填认为,宝安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从交通上看,宝安境内有机场、码头、深中通道等,对内连接深圳各区域,对外则连接国际,是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国际资源的重要节点,可以起到资源集聚、扩散和辐射作用。而且,国际先进的技术和机制可以通过机场最快地在宝安落地,并通过宝安强大的产业优势辐射到粤港澳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把宝安当作未来大湾区连接世界的重要一环。申明浩认为,过去都市圈的连接是靠高速公路、快速公路,产业基本上沿着公路分布,粤港澳之间的合作及香港的投资,基本上是在广深高速公路沿线布局。现在机场、高铁等轨道交通,连接的不仅仅是制造业工厂,还连接了服务业公共服务、无边界的街区以及更多的创新空间。
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会展经济带动产业升级
资源的互通与集聚,能够带动当地产业升级。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港产学研基地深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克科就把宝安比作魔方的轴,“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魔方,那么宝安可以成为魔方中间最关键的一根轴。我们看到的魔方只是表面,通过轴的内部转化变成内在动力,宝安这根轴就拥有无限空间。”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运营,将促进周边业态以物流、贸易企业为主,这些生产性服务企业将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宝安工业制造业提供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靠近宝安机场,距离深中通道直线距离只有十公里左右,地铁出入口已初见雏形,未来共有6条线经过,会展中心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个核心枢纽。
会展经济是一项关联带动性非常强的产业,有数据表明,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交通、旅游、酒店、餐饮、购物等行业都会随会展业而动,与会展经济一起形成一条较长的“第三产业消费链”。
创始于1947年、已举办73届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直接促进了汉诺威的城市重建,重塑了当地的出口贸易,更让汉诺威牢牢把握住世界经济发展脉络并在第一时间领会市场新动向,从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结构,推动德国经济走向世界前列。
为了更好地发展会展经济,承接国际会展中心带来的机遇,宝安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着手规划打造集会展、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际会展城,该区域与会展中心主体建筑隔路相望,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
张克科指出,未来国际会展城除了作为大型参展商、展览服务商的代表处和常驻地外,还可以作为参展企业的技术中心、展示中心、应用中心,甚至打造国际会展中心的“延伸展”。
宝安是工业大区,会展中心周边的产业类型也多以研发、高端制造、贸易物流为主,其地理位置和深圳的城市定位决定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未来引进的技术类展会将远远多于消费类展会,带来大批行业精英和行业发展前沿动态,各种创新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信息、思路、模式将在这里交汇和碰撞,进而辐射整个大湾区,推动湾区城市的发展和变革。
对标先进
依靠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申明浩指出,从世界三大湾区来看,科技创新是每一个湾区崛起的必然条件,科创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单靠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带来的资源集聚,并不足以推动宝安走上一条“智创之路”。
2017年,宝安区提出了“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的新定位。智创高地,就是指坚持坚守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坚持坚守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截至2018年底,宝安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900家,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区县第一;虽然宝安是全国产业基础最雄厚、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但从《2018年度深圳市工业百强企业名单》可以看到,宝安区虽占据超1/4的席位,却没有一家企业闯入榜单前十。
宝安区委书记姚任曾在宝安区六届四次党代会上指出,宝安面临大型龙头企业匮乏、工业增加值偏低、高端人才扎根集聚不足、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
数据显示,2018年宝安全区研发投入为106亿元,相较龙岗区的462亿元、南山区的209亿元有较大差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约为2.77%,研发投入占比也低于龙岗的11%和南山的4.71%。
那么,对标世界三大湾区,宝安如何走出一条“智创之路”?
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东山发现,与世界三大湾区各城市相比,从产业类型和发展历程来看,宝安和东京都大田区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位于入海口,同样处于湾区核心位置,同样为制造业集聚区。
位于京滨工业区的大田,集聚了许多具有技术研发功能的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如佳能、三菱、索尼、东芝、武藏工业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等。日本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加大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投入占日本R&D经费的80%左右,打造区域创新体系。
因此,朱东山认为,宝安可借鉴大田区的发展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依靠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朱东山认为,宝安应积极促进各大学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努力实现大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建立专业的产、学、研协作平台,完善相关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更有竞争活力的创新体系,集聚有技术研发功能的企业和研究所,打造企业研发中心。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则认为,宝安要做“智创高地”,做高端制造业,最重要的是人才,要打造对人才有足够吸引力的生活环境。
“宝安要走在全国最前列,怎样才能吸引高端专业人才在此扎根?企业为何在此落地?”肖耿认为,与南山、前海相比,宝安的房价较低,有利于企业落地。而高端人士、创新人才需要畅通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宝安要加强与香港的联系,将国际化与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