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医疗

2020年社会办医床位数将占三成

2018-07-03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QQ截图20180703113158.png

昨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广州市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到2020年,广州目标是达到社会力量办医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和诊疗服务量年增长率持续递增,逐步实现床位数和诊疗服务量占总量30%的目标。

鼓励社会力量设置医养融合体

在拓展多层次、多样化服务方面,《方案》提出,广州鼓励发展全科医疗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运营高水平全科诊所,为居民提供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支持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全科医师到社区、乡镇设立个体全科诊所。《方案》明确,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安宁疗护、消毒供应、血液净化、健康体检(管理)等专业机构,在满足医疗核心功能和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共享。在眼科、骨科、口腔、妇产、儿童、肿瘤、精神、老年病、慢性病、医疗美容等专科以及康复、护理和体检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服务机构,并探索建立和规范社会资本开展非急救转运业务管理制度。

《方案》提出,广州将全面放开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和在医疗机构内设置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设置医养融合体。鼓励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社区老年照料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一家机构可同时挂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牌子,享受医疗行业和养老行业的双重政策优惠。

公立医院特需医疗逐步交给市场

在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方面,《方案》中提出,今后将放宽市场准入,出台广州市区域卫生规划、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原则上将增量空间主要留给社会办医疗机构,并向社会公布。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在审批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设置时,将审核重点放在人员资质与技术服务能力上。

同时,鼓励具备医疗管理经验的社会力量探索通过医院管理集团等形式,参与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严格落实公立医院举办特需医疗有关规定,除保留合理部分外,逐步交由市场提供。

在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方面,《方案》提出,广州将全面实行医护人员区域注册制度,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在职医师和退休医师到基层设立个人诊所。允许兼职执业医师开办诊所(含中医),鼓励兼职执业护士开办护理机构。同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合作,加快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机构和执业人员的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执业保险,健全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记者调查

焦点1

非急救转运服务需求逐渐增多

不属于急救范畴,而病人又需要在医院之间转移,这就需要非急救转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老龄化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要求,使得转运需求逐渐增多。

目前有转运需求的人通常是以下情况:放弃治疗出院或终末状态的患者多有在家里离世愿望,需要救护车护送回家;医疗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存在,跨省市转院普遍存在;很多外地患者在工作地住院却无法享受医保,需要返乡就医。

另一方面,随着分级医疗的实行,上转疑难重症患者,可为医疗发达地区医院拓展病源;下转康复期患者,可提高下级医院病床使用率和上级医院病床周转率。对医院和患者,非急救转运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状

广州仅几家合法非急救转运机构

广州市的医疗转运任务主要由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简称“广州120”)负责,主要承担急危重症和灾害事故患者的现场急救和监护转运、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等院前医疗急救任务,具有公益和基础保障性质,不提供非急救转运服务,也不提供跨省市服务。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广州市仅有几家合法开展非120急救转运业务的医疗机构。正规化的非急救转运服务尚未普及,当患者有用车需求时,难以判别将要使用的非急救转运服务是否正规、合法,甚至不知道有正规的非急救转运服务可选择,“黑救护车”得以长期占据非急救转运市场。

困难

规模小效益差 难招优秀人才

据了解,2014年至2016年,广州有两家医疗机构获得批准合法开展非120急救转运业务,但客户来源仍靠派发小广告或医院职工推荐等传统手段,存在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差、响应速度慢、推广力度低、社会辨识弱、区域垄断强、监管手段缺等问题。

另外,呼车叫车需要反复的电话沟通,便捷性差且信息交流易出现纰漏,还存在价格透明度不足、缺乏公开的服务评价制度等诸多问题。

人力资源紧缺是这类机构运营的另一大难题,例如某一机构,2015年离职率高达37.5%。由于服务对象主要是非急危重症患者或者是经过已有明确诊断和医嘱的患者,工作过程缺乏学习和锻炼价值,提升空间有限,导致优秀人才招不来,年轻员工留不住。

建议

制定非急救转运分级出车标准

有业内人士建议,在120急救服务专线的基础上,增设非急救服务专线。急救服务仍由广州120提供,主要负责市内院前急救任务;非急救服务由社会提供,由市场定价,可承担跨省市转运任务。市民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服务。

此外,制定非急救转运分级出车标准。目前广州120救护车人员的配备标准是一名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执业医师、一名2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执业护士、两名担架员和一名司机。非急救转运并不需要如此,应该引入急救执业助理医师和医疗救护员参与非急救转运服务,并制订非急救转运分级出车标准,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安排适宜的医护人员出诊,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焦点2

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

记者了解到,《方案》鼓励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全科医师到社区、乡镇设立个体全科诊所,为居民提供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个性化签约服务,在转诊、收付费、考核激励等方面给予社会办全科诊所与政府办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

其中,简化优化审批服务的要求则明确,2018年底前实现全省所有医疗机构的申请、受理、审批、发证等过程全部纳入省网上办事大厅,提供实时联网查询。不得推诿、拒收申请材料,自收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应告知申请人是否受理。《方案》还提出,除国家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外,全省范围内企业投资建设的医疗项目立项均按属地原则在项目所在地实行备案管理。

现状

掀起诊所热 抢医生资源

近年来,随着广东省医生多点执业的放开,广州也掀起了诊所热。互联网医疗巨头、创办医生集团的医生以及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等都纷纷开设诊所。连锁化、高端化逐渐成为鲜明特征。

例如以“共享医生”模式杀入基层诊所的大医汇,宣布一期总投资2亿元建设诊所。该诊所近似一间小型医院,共设置11大类临床专业科室、23个临床科室、1个体检中心、146间诊室和5间日间手术室,可接受2000名医师入驻执业。诊所要有病人,需要好医生、知名医生的号召力,医生多点执业放开的背景下,各方对医生资源的争夺号角早已吹响。

一直以来,中国医生十分匮乏,儿科、妇科、全科等医生缺口更大。医疗机构纷纷激烈争夺医生,公立三甲医院、地市级医院、民营医院,以及近两年刚刚兴起的医生集团等,都花式百出地争夺医生资源。

相关:床位
作者:大洋网 来源:大洋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