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游艇产业仍需多方努力 ——访深圳湾游艇会常务副总经理叶嘉麟
2018-05-24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近日,由深圳湾游艇会(SMC)举办的第五届(2018)国际游艇展开幕,深圳湾游艇会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叶嘉麟就《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落地1年实施效果接受了记者采访。叶嘉麟表示,《方案》对游艇产业是重大利好,目前效果已初步显现。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游艇产业加快发展,游艇设施、相关配套、海洋生活方式、分享平台及服务方兴未艾。
2017年6月20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原质检总局四部委联合复函广东省政府,原则同意《方案》。业内专家表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有利于深化粤港澳合作,建立更紧密联系,畅通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同时,有利于提升游艇产业竞争力,对于发展湾区海洋经济,丰富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品供给,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的竞争力,以及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把深圳打造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有积极的意义。
叶嘉麟告诉记者,游艇产业位列幸福产业之首。2017年12月,“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成功在深圳湾游艇会实现运行,为珠三角9+2城市间游艇出行和海上商务活动、观光,打开巨大空间。深圳湾游艇会作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的指定停泊港,带动泊位销售激增,市场行情看涨。深圳湾游艇会此前成功举办了4届国际游艇展,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游艇展,每届成交均超过两亿元。此次展览规模胜过往届,汇聚中外11个国家,23个著名游艇品牌商和各类高端、时尚产品,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鉴赏,不少买家欲欲跃试,这也说明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是大势所趋,深得人心,前景广阔。
不过,叶嘉麟认为,经过近1年的实践,粤港澳游艇自由行还存有尚未理顺的关系,导致政策效力不能完全释放,仍需各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体现在3个方面。
应加快建设公共码头,促使产业“大众化”。香港的游艇保有量近两万艘,深圳不到600艘,两地对比,差别巨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缺乏游艇公共码头,缺少平价泊位,对游艇大众化影响较大,而兴建公共码头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市民可购买六七十万元一艘的小型游艇,一年停靠费用才一两万元,周末可以出海游玩,闲时可出租,不仅能带动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缓解节假日陆地景点人满为患的局面,推动共享经济发展。叶嘉麟说,很高兴的是深圳市政府已经认识到游艇产业惠及普通民众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已规划17个游艇公共码头。当一个个公共码头变成现实,深圳将一跃成为粤港澳海洋经济的明珠。
“粤港澳游艇自由行”要深度“破题”,加快体制对接,完善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各相关操作细则。“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并涉及体制对接难题,其政策具体落实依然任重道远,还需依托两地顺畅沟通,提出更多的创新破题之道,才能实现粤港澳游艇更便捷、更自由往来。例如“粤港澳游艇自由行”表面已经通行,但由于外来游艇到境内还需要缴纳巨额保证金,这个壁垒一天没突破,“自由行”的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富裕人士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游艇产业的消费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人们的富裕程度、地理环境、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等有关,也与人们的消费观念紧密相关。游艇文化是海洋文化的延伸,相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内陆农耕文化,想要深刻领悟这种泊来文化还尚需时日。同时,深藏不露或传之子孙的传统财富观念也限制了一些人的消费需求。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是中国游艇制造业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 整体游艇生产能力已跻身全球十强,其中超级游艇的制造能力已位列全球第6,值得一提的“中国海星游艇制造公司”2017年度评为“亚洲最佳游艇制造商”,在国际超级游艇制造位列第16位。但由于中国私人游艇文化尚未大面积出现,结果游艇产量上去了,产品只好卖国外,又反过来抑制了中国游艇制造业的上升空间。
叶嘉麟说,过去5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GDP总值以平均9.8%速度增长,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培育了大量富裕的高中产家庭,以深圳湾游艇会所处的南山区为例,至2017年底,这里就聚集了144家上市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内还有沉积百余年游艇文化的香港,拥有国内过半游艇制造产值的珠海,及国内政策最灵活的前海、横琴及南沙自贸区,多方面因素为大湾区游艇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2015年国际游艇联合会发布的一份关于游艇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香港人均游艇保有率是600人/艘,美国是25人/艘,发展中国家如土耳其是870人/艘。广东省游艇行业协会的一项预测: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人口7371万人以及7%的平均增长率,以人均游艇保有率1560人/艘计算,在不考虑人口增长等因素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游艇需要47200艘,这个规模的商业效益达73亿元,能造就21万个就业岗位,其拉动下游产业的经济效益达210亿元,由此可见,游艇产业大有可为。当前,应鼓励和引导富裕人士带头消费升级,拉动游艇全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