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器驱动”到“数据驱动”,惠州智造的升级史值得一看
2018-04-19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296台智能设备完成调试、智能设备到位率达100%,智能装备研究成果投入应用后,预计生产率可提高21%、成本下降20%、能耗下降10%……
今年3月末,中建钢构联合同济大学、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等6家单位,在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的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产学研合作基地。
作为国内首个钢结构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基地,该基地的落成也意味着代表我国钢结构智能制造最高水平的中建钢构广东厂二期正式进入中期实施落地阶段。
管窥一豹,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智能装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占领着被称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区,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行,广东省紧跟国家发展脚步,积极探索经济战略性转型,制订了大量政策举措推进智能制造。
在此之中,以“机器换人”为推手,惠州的众多企业也陆续上演着“车间革命”,推动着“惠州智造”进阶升级。
来自惠州市经信局的数据,截至目前,惠州市有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100家,累计应用工业机器人设备7000多台套,部分骨干企业的主要工序已经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继“机器换人”后,开始进一步探索“数据换人”,加速将工业大数据应用到销售、研发、设计、制造、供应和决策等各环节,探索迈向智能制造的本土化路径。
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达100家
过去30多年,作为中国制造大省的广东制造业延续的是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驱动的传统模式,而放眼当下,正被工业机器人和工业大数据深度改写。
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的亿纬锂能公司子公司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车间,车间里人很少,工业机器人已替代绝大部分岗位,而在看不见的地方,工业大数据贯穿于订单、设计、生产和配送的全流程,进一步将“替代效应”发挥到了极致。
现场可见的是,生产线上以吸嘴方式吸放物件,物件在不同工序的转移过程中都能精准控制定位,扫码测试机还实现对每颗电池进行标识和性能测试,而这种从“机器换人”到“数据换人”的进阶,也成功地打造了国内首条软包柱式电池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该生产线建成以来,产能较手工线提升了200%,减少用工80人,平均产品合格率从89.8%提升到92%,制造成本下降了21.76%.
可以说,工业机器人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生产成本,进而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而这样的“机器换人”运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惠州企业试水。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惠州市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已达100家,累计应用工业机器人设备7000多台套,由此带来的“惠州智造”升级也十分明显,惠州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连续3年稳居全省第2位(2015年分别为59.2%、39.5%,2016年分别为59.3%、42.4%,2017年分别为63.5%、41.4%)。
从2015年起,惠州市积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工作,实施智能制造应用项目100个,购置数控成套设备5000套,建成自动化生产线500条。
3年来,惠州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从技术改造完工下一年起连续3年,按其财政贡献增量额度地方留成部分,省、市、县(区)级各按60%比例实行事后奖补政策。
目前,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800余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建成新型研发机构7家,为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奠定了基础。
当然,以“机器换人”推动制造业拥抱智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在惠州还只是起步,工业大数据正在走进智能制造的核心深层。
大数据运用提升“智慧”层面
在谋求制造业转型的广东,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机器换人”运动之后,惠州一批制造企业又开始进一步尝试将工业大数据应用到销售、研发、设计、制造、供应等环节,探路更为本土化的智能制造“进阶”。
前述亿纬锂能公司的软包柱式电池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便是一个示范,当然,在惠州进行这样“进阶”探路的不仅仅是亿纬锂能一家。
在德赛西威、TCL、旭硝子等企业车间,正围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开展试点示范,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广应用无线传感(RFID)、二维条码、无人引导小车(AGV)等先进装备与管控技术,提高生产设备的数据采集、信息传递、智能分析和决策反馈能力。
以无线传感(RFID)、二维条码应用为例,生产线上,不同材料在同时流转着,它们在完成每道工序后都被贴上一个专属二维码,大数据系统以此完成对生产的组织,以及对机器和工人的指挥。
经过物联网和大数据的融入,“机器换人”更多是为智能制造奠定基础,简单直接地对劳动力进行替换,而工业大数据应用则从“智慧”层面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帮助,从更高层面替代人,完成一些人无法完成的工作。
换句话说,工业大数据的应用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帮助企业突破个性化定制和大规模生产间的瓶颈,带来全新的智能制造和商业模式。
广东省大数据管理局曾披露,计划包括惠州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支持建设30家左右“数据工厂”,在多个行业推动形成“数据驱动”制造新模式。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兼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研发中心主任李晓涛表示,工业升级换代是一个向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向的过程,惠州不少制造业企业也已经开始这一探索,这将为未来广东智能制造升级奠定基础。
如今,在《惠州市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5年)》、《惠州市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举措推动下,截至去年,惠州市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两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应用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两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5个、省级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6个、智能制造试点企业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