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目标愿景:美丽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
2018-03-28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昨日的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下称《规划》)提交审议。规划描绘了广州到2035年的城市建设图景,广州将打造成“美丽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2020年后新增建设用地逐步递减,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据悉,总规成果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上报省政府审查、国务院审批。
将打造活力全球城市
广州的目标愿景是“美丽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城市性质为:广东省省会、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商贸中心、交往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逐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令人关注的是,《规划》将科学调控人口规模,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同时按照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根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404.35万人。换言之,从2017年至2035年,广州规划范围内增加的人口约为600万,平均每年可增加的人口为33.3万。
在城市空间结构上,规划提出要形成“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的城市空间网络体系。其中,主城区包括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九龙镇以南地区及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主城区是承担科技创新、文化交往和综合服务职能的核心区域。
应重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规划》提出广州要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规划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徐柳注意到,到2035年,广州科技研发经费仅达到GDP比重的3.8%,而诸如以色列等科研发达国家至少占比4%以上。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沈奎提出,早在2013年国务院制定发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相对集聚的区域,发挥大科学装置集群优势,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汇集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开展大科学装置建设和运行机制探索创新,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沈奎建议,广州要建设引领型全球城市,需高度重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规划》科技产业创新部分中加入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应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规划》对于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有涉及,其中养老成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热议的板块。徐柳称,《规划》提到广州人口老龄化率会逐年提高,但她发现从目前到2035年,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这个数字能否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的需要,我觉得需要考量。”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丛翠玲亦表示,目前广州公办养老院床位“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院的入住率不足,有的还不到50%,希望《规划》能在养老服务质量上有所要求,特别是对民办养老院质量提升提出引导性扶持措施。
另外从翠玲还提出,总规划在加强社会福利保障方面提到了深化殡葬改革。从翠玲说,随着城市人口的提升,殡葬的总体规模也要规划好。市殡仪馆是否考虑建第二家?区一级殡仪馆有没考虑提升扩建?这些都希望在规划里具体化、量化。
两件法规立法后评估:建议启动修订
法规制定后实施效果如何?有立法后评估作为检验。昨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审议《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广州市信息化促进条例》两件法规立法后评估情况的报告。
《广州市信息化促进条例》自20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根据评估报告,该条例在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规定上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但在信息共享与开放服务、信息安全、信息产业扶持等方面仍有不足。
特别是在政府信息对外开放上,报告称,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公众知情权应如何划分界限,哪些信息需要脱敏、进行无害化处理,哪些信息可以直接公开,各相关管理部门都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随着近年网络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广州市信息化促进的现实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条例中一些制度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求。为此,建议尽快启动对该条例的修订。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 自2012年6月1日开始施行。该法规中建筑废弃物优先用于综合利用项目、施工单位配备排放管理人员、排放人和运输方义务设定等规定较为合理适当,但运输车辆年限检查、运输时间要求等规定要求与现实管理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条例在社会监督投诉举报、执法协作机制、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管理、消纳场建设规划等方面实施效果欠佳。评估报告也建议,启动对该条例的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