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配药、刷脸就诊…深圳医院里的这些“黑科技”你见过么?
2018-03-15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要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在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智慧医院引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热议。
而作为中国最互联网城市之一,这些智慧“黑科技”很多已经在医疗领域成为现实。3月14日,记者探营深圳几大医院,看看他们是如何玩转智能医疗的。
北大深圳医院:
问诊问路找机器人“小易”
“你好,我是导医机器人,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
“宝宝头痛应该挂什么科?”
3月14日上午,北大深圳医院门诊大厅,一对“男女”吸引了不少患者和家属的注意,他们是刚来医院不久的导医机器人“小易”。其中,一位抱着小孩的年轻妈妈对着右边的机器人“男”小易提出了她的需求。小易“胸部”的显示屏跳出了性别、年龄等各种信息问卷,在这位妈妈完成几道问卷后,最后小易告诉她要挂"儿童神经科内科"。
“机器人可以指导患者就医、引导分诊、向患者介绍医院路线、门诊就诊流程和医院介绍。若患者有更加复杂的问题,依然可以到客户服务中心询问。"北大深圳医院护理副主任李粉玲说。
在门诊大厅,你会发现,导医人员已经很少,除了一男一女“小易”外,还有一台“大白”,他们主要提供问路、问诊、业务咨询,每天要为患者和家属提供2000多次服务,对于初来乍到的患者而言,这是一个认识医院的有趣又有效的途径。
李粉玲说,医院每日门诊量上万次,为解决门诊量达、导医人手紧张、重复问答较多的情况,医院推出导医服务型机器人上岗,大大解放了人力。
不足:记者发现,由于受门诊大厅网速慢,机器人内部数据量不够、语音识别性差,医院科室信息尚未打通等因素的影响,“小易”的反应比较慢,有时不能提供精准服务,也不能提供医生选择等服务,系统还需要改进与开发中。
深圳市中医院:
4秒识别出早期食管癌
在深圳市中医院胃镜中心,一个患者的胃镜片让中心主任郭绍举犹豫不决,"从片子来看,我们怀疑是一个早期食管癌,以前中期、晚期的癌症见得多,是不是癌能一目了然,但早期食管癌很少见,有时候还不能一下子就能诊断来。"于是,他把这个胃镜片上传到旁边另一"大专家"腾讯觅影的系统里,不超过4秒,系统就对这些片子作出了诊断,识别出这个患者"疑似食管癌"。
虽然最后还要经过病理学诊断,医生才能给患者下明确的诊断,但是郭绍举基本上已能判断这个患者就是早期食管癌,这也是觅影如今的最大价值。"觅影系统里已经'吸收'全国各医院大量的内镜检查片,各种时期的癌症都有,借助深度学习技术,它已经具备癌症早期筛查的能力,有'机器人思维',能判断出片子有无病灶和异常,辅助医生进行诊断,这样诊断结果更精准,我们医生的信心也提高了。"郭绍举说。目前,觅影对食管癌的准确率达到90%以上,随着“吸收”的内镜检查图片不断增多,其筛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如今,腾讯觅影已经在深圳市中医院和南山区人民医院的胃镜中心“上岗”。作为辅助医生的新工具,AI帮助临床医生发现了好几例早期食管癌和早期肺癌,大大提高了早期癌症的检出率。
不足:人工智能刚刚进入医疗领域,对于临床科室来说,还尚处于研究阶段,腾讯觅影的准确率还没有达到100%,这就要求人工智能产品还需要进行深度学习,“吸收”更多各种类型或者阶段的肿瘤检查片,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诊断率。
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准妈妈”刷脸就诊,在家远程胎监
在深圳,去医院生孩子也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每次产检、胎监、检验排队常常会让“大肚子”妈妈们奔溃。不过,在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这件事也变得特别简单。
宝安医院二楼产科候诊大厅,一台一人高的“刷脸机”特别引人注目。“孕产妇在建册时都在这台机上留取图像,以后再来做产检或者就诊,网上预约后,当天来到候诊室就可以直接通过刷脸报到,进入排队序列。”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护士说。
刷完脸后,孕妇/患者拿着一张机器打印出的二维码,就直接去到旁边的自助血压计和健康秤上,扫码自助完成量血压和称体重的环节。这些数据都会直接被储存到孕妇/患者的电子病历中,门诊医生一目了然。“这样就省去了要去护士站排队报到,然后又排队量血压体重的环节。”护士说,既减轻了护士站的拥挤,又方便了患者,节省了时间。
做胎监长期以来也一直是产科就诊排队的“重灾区”。宝安妇幼推出了远程胎监的项目,产科为孕产妇提供200台远程胎监仪的租借服务,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学习,孕产妇就可以用这个仪器在家中进行胎监,还可以指定医生为自己做胎监诊断,这一服务受到了“准妈妈”们的欢迎。
北大深圳医院:
机器人配药,没毛病
每次看完病,开药必不可少。你还在担心医生乱开、错开药吗?
北大深圳医院建立了临床药师工作站的网络平台,门诊开出医嘱后传送至介配中心,药师分别在处方在线审核系统、医嘱在线审核系统上检查门诊病人的处方和住院病人的处方。若有错误,系统会自动对医嘱一部分的拦截,药师发现后立马与医生进行沟通更改,以保证医生合理用药、用药安全,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感。
药师审核处方无误后,再将药品信息传送至智能试剂库,操作人员从试剂库取药并经由智能排药小车到达智能贴签系统。智能贴签机将完成试剂扫描、确认、打印、贴签。最后,由静脉配液机器人进行高危药品的配制。
安瓿瓶切割、掰断,西林瓶开启、消毒,摇匀、抽吸、输注……在百级封闭环境下,配药机器人“提灯天使”用它灵活的机械手娴熟地操作复杂的配液程序。消毒、开瓶、罐液、抽吸、再消毒、输注等几十道配液程序,它全程只要2分钟。一台机器人可以同时配10份药,一个护士能同时操作3到4台机器。
北大深圳医院静脉调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过去,患者所需的静脉输液药物都要依靠护理人员手工配置,不仅容易出现人为差错和污染,对患者安全形成潜在威胁,而且化疗药物等高危药品还会对操作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如今多个"金刚罩",不仅提高了药物准确度,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还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健康。
北大深圳医院:
输液“神器”自动报警,护士主动换药
输液这看似简单,却是件让患者和护士都耗费精力的事儿。但是自从北大深圳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病房有了“神器”后,病人输液再也不用喊护士了。
这个神器就是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它由输液感应器、遍布病房的传导装置和护士手中的PDA设备组成。输液瓶挂在液体余量感应器下,能有效监测输液剩余量,当液体少于5毫升时,感应器将向护士站和PDA发出警报,提醒该换药了。同时,设于护士站的显示屏上,输液袋图标实时显示患者输液的剩余量,护士只要看一眼屏幕,就能了然患者的输液状况,从容有序做好准备和安排。
"有了这个提醒后,护士可直接到病房为患者换药了,不用时不时地往返病房查看,既省去了护士往返护士站和病房的奔波次数,也提高工作效率。”北大深圳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护师孙咏梅说。更重要的是,护士的服务从被动等待变成主动服务,患者和家属不用再为输液中的换瓶、拔针等操心,治疗更舒适。
在病房门口和病床前的智能显示板上,还会把病人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分级,比如病人需要防跌倒,风险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黄色、棕色、红色、黑色,“护士对病人评估后进行级别调整,护理的护士知道,但医生、家属和病人不知道这些情况,有了这个提醒后,他们也会注意了,大家一起做好风险的防控,有助于加快病人的康复。”孙咏梅说,智能化不仅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力,也给病人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