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辉煌30年 从世界工厂到宜居宜业之城
2018-02-08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东莞要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中心”。图为东莞南城。
记者 孙俊杰 通讯员 曹永富 摄
在旧金山湾区,著名的“8英里公路”之北的奥克兰郡,克莱斯勒、通用、福特等全球知名汽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工厂生产线上忙忙碌碌。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出的各种零配件,被组装成的汽车部件及整车,占据了全美市场的1/3。
地球另一端,东京湾区的横滨港,高耸入云的的集装箱起重机一字排开,巨大的机械臂昼夜不歇。不远处,羽田机场的航班起起落落。东京都与横滨市和千叶市共同构成了闻名于世的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带,这里的工业产值一度占日本全国的40%,GDP占全国的26%。
纵观世界经济版图,湾区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众多一流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湾区所涵盖的海湾、港湾及邻近片区,既是风景优美的宜居之地,又是极具经济活力的创新之地。这种都市圈与独特地理形态的两相结合,聚变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城市群。
剖析三大世界级湾区,我们发现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有一块繁荣的制造业腹地为其提供产业动力。
把目光投向粤港澳大湾区,当5G预商用系统面向世界精彩绽放时,在东莞松山湖的华为终端,以及不远处长安的OPPO、vivo,机械臂不停运转,一款款智能手机组装完成后销往全球各地。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四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
“珠三角的通信设备、智能终端产业处在世界‘第一梯队’,其他有望列入世界级水平的产业还包括轨道交通、电子装备、海洋工程和船舶等,这几个行业不仅是大湾区的优势产业,也是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所在。”《中国制造2025》主笔之一、中国工程院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屈贤明说。
刚刚结束的广东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令人振奋的未来5年愿景——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行列。在这一目标的背后,珠三角地区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世界级规模的先进制造业基础非常关键。
当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吹来,珠三角已经瞄准全球一流创新资源提前出发,将制造业创新推向新的阶段。强大的制造业与创新的力量深度融合,支撑起粤港澳大湾区赶超世界的梦想。
在这一宏大的时代命题中,“世界工厂”东莞也提出了新的历史定位——要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中心”。
在全球化区域布局优化与整合的变迁中,在迈入创新经济的发展新阶段时,在拥抱变化和获得新动力源的征途中,东莞如何发力?南方+、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室派出骨干记者分赴三大湾区,开展“世界级湾区深调研“,通过与世界级湾区的成功制造业城市对标,寻找东莞的时代新坐标。
从城市走向城市群 打造一流城市的“朋友圈”
“嘀”——刚下单,Uber系统显示,最近的车两分钟后将驶达身边。这家发迹于旧金山的年轻科技公司,让全球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尝到了共享经济的甜头。
作为三大世界级湾区中的后起之秀,旧金山湾区凭借着Apple、Google、Telsa、Facebook等一批世界级互联网公司,以最小的湾区面积实现了最高的人均GDP,特别是随着硅谷的迅速崛起,贴上了“科技湾区”的显著标签。
事实上,世人所熟知的硅谷,本身却是一个超越行政区划的概念,通常指旧金山经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这种“双星”或带状式“群星”为核的模式,已然成为旧金山湾区的一大特色。
“旧金山湾区共有101个城市,很难找到一个城市能满足所有条件或拥有所有东西,因此寻求联合、分工协作,甚至是良性竞争互相促进才是明智的做法。”湾区政府联盟首席经济学家Cynthia Kroll说。
“如何让人力资本在区域内顺畅流动,如何使货物在地区内快速流通,如何在空间上让所有要素相连并自由交换沟通……这是区域间协作融合要重点解决的挑战。”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前所长肖恩·伦道夫(Sean Randolph)对南方日报记者说,每个城市和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和条件,它们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把“区域”作为整体来看十分重要,那样才能实现优势整合,也正是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成功之道。
错落有致的城市分工格局,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也日益凸显。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澳门是国际旅游娱乐中心,广州则以历史悠久的中外贸易中心而著称,深圳在近年来快速崛起为国家创新中心,而东莞等城市则具备了坚实制造业基础。从城市走向城市群,位于穗深港经济走廊的东莞,如何借力其他城市的优势要素,进一步实现整合协作?
交通网络的多元化、快速化被认为是资源融合集聚的重要核心。去年年底,穗莞深城际轨道全线开通运营,赣深客专东莞段,深茂铁路东莞段,中南虎城际东莞段,地铁1号线一、二、三期,地铁2号线三期也将于近期开建。
最近出台的规划显示,东莞将有6条地铁线路无缝对接深圳,松山湖、临深片区与深圳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除了已定的1号线与广州地铁5号线对接,广州还有望再增3条地铁与东莞相连。佛莞城际线和穗莞深城际线设置了接驳换乘站点,未来从东莞到广州番禺预计只需要15分钟。
广深港高铁预计于今年三季度完工,投入运行后,虎门到香港的时间将缩短到33分钟。
如何借助半小时交通圈,更好地牵手大湾区内的核心城市,为自己打造一个超级“朋友圈”,进一步形成各种要素的互通,达成集聚效益和规模收益,对东莞来说至关重要。
从工业经济到创新经济 让硬件制造优势转换为创新优势
南方日报调研组在旧金山湾区发现,在旧金山湾区东南部,有一个因为特斯拉而备受瞩目的城市——费利蒙市。作为旧金山湾区人口第四大城市、加州第15大城市,紧邻旧金山和硅谷核心区圣何塞的费利蒙是全美人均科技类初创公司最多的地方。
“费利蒙政府致力于提供一个初创企业成长的环境。”费利蒙市市长高叙加告诉记者,费利蒙有很多测试基地和设备,初创公司设计出产品可以先制作出小成品,在这些基地进行测试、提升和改进。当产品获得大订单后,这座城市可以提供空间给公司进行产品量化生产。
费利蒙市政府对于城市工业发展的定位明确——发展硬件制造业。“我们试图定位我们在湾区最特别的优势,硬件制造在费利蒙有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和基础,相关人员和产业集聚在这里。”费利蒙市市长助理、经济事务部副部长ChristinaBriggs表示。
与费利蒙的定位颇为相似,东莞目前集聚了超过100万家市场主体,8万多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6000家。如何将完备的产业链优势,转换成创新资源应用化的独特优势?费利蒙的经验无疑对东莞极具启示意义。
目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经典湾区的形成包括四个阶段,主要是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型经济阶段。三大世界级湾区均已迈入创新经济阶段,一体化发展进入良性互动。“现在,旧金山湾区内的科技动能正在从旧金山以加速度疾驰到圣荷塞。这种湾区内部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肖恩·伦道夫说。
来自创新主轴的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溢出,也正在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个紧密联系、有机协同的经济体。
2017年,广东省提出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到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成为全国创新发展重要一极。刚刚结束的广东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沿穗莞深轴线打造高度发达的创新经济带,加快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型产业集群”。
东莞首次与广深两大一线城市并肩,共同参与世界城市群的竞争。中山大学教授、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东莞是促进广深莞产业和科技合作的润滑剂和桥梁,具有独特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创新和转型,很可能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肖恩·伦道夫认为,这里的创新兴盛于大量运作高效、触感敏锐的企业,最终形成强大的产业动能。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制造业重镇的东莞,如何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动能转换,其意义远不止于城市自身。
从世界工厂到宜居宜业之城 强化城市对高端要素的承载能力
去年8月,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2017年全球十大最宜居城市报告》,考量项目基本涵盖了:消费水平、经济环境、住房、医疗健康、自然环境、政治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和交通、综合安全度、休闲度、学校和教育、文化环境等。而三大世界级湾区的主要城市无一上榜,它们的宜居指数都被高房价拖了后腿。
纽约大都会地区的区域规划中指出了这里现存的一系列问题:高房价、城市拥挤、通勤负荷、气候变化、贫富差距……2016年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该地区平均每天净流出居民154人。
如今三大世界级湾区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它们在人居环境建设中也不断经历着“脱轨”与“纠偏”。
旅日22年的中国商人蔡茗告诉记者,在东京湾生活的深刻印象就是生活便利化程度很高,“交通方便,食物、空气、水都很好”。在上世纪6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期,东京也曾深受雾霾等环境问题困扰,经过大力整治,“蓝天又回来了”。
在曼哈顿中城,中央公园像一块镶嵌在水泥森林中的翡翠,周末,纽约的居民阖家结伴在中央公园的人造湖畔跑步、骑车,或在大片草坪上晒太阳。纽约区域规划协会主席托马斯·怀特告诉记者,在他儿时记忆中,中央公园周边是危险和脏乱的代名词,人们对它避而远之,“后来,人们成立了中央公园管理委员会,为这个项目捐钱,才有了现在的中央公园”。
出行难也成了激发创新的因素。或许正是脆弱的公共交通,让旧金山孵化出了共享出行鼻祖优步。而在日本,发达的轨道交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路的不足,新干线、有轨电车和密如蛛网的地下铁能抵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当21世纪的竞争最终成为人才的竞争,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世界级湾区靠什么留住顶尖人才?无论是它们走过的弯路还是付出的努力,都值得粤港澳大湾区借鉴。
一直以来,东莞给外界的印象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到“世界工厂,烟囱林立”,城市品质一直无法与经济发展相匹配。随着东莞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60万辆大关,位居全省第二,拥堵带来的通勤负荷成为人们抱怨的焦点。而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也制约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后劲。
粤港澳大湾区时代,交通一体化程度将大为提升,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陆续开通后,先进城市的产业、科技和人才等资源要素的溢出效应将由更广阔的腹地来承接和分享。产业的形态与城市的形态存在某种动态的一致性。新一轮的城市竞合与产业升级中,东莞提升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
打造充满活力的经济形象、生态宜居的城市形象,正在成为东莞的共识与自觉。新年伊始,市政府一号文提出“建设美丽东莞”,正是这座制造业城市从以往聚焦生产要素到如今关注城市对资源要素承载力的写照。
“自由舒适的环境会给人才带来更多发展的机会。”托马斯·怀特这样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