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专家把脉大湾区背景下东莞制造机遇 发力智能制造 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

2018-01-30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QQ截图20180130144234.jpg

制造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脊梁”。在2018年东莞两会上,“传统的产业转型的动力何在”“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有何密码”“粤港澳大湾区倍增下东莞的机遇”等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2018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壮大实体经济将是2018年东莞发展经济的主要着力点,东莞将通过深入实施“倍增计划”、积极构建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培植更多优势产业集群等方式,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时下,粤港澳大湾区这艘“航空母舰”刚刚启航,东莞充分利用制造业的发展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日,记者围绕这些焦点话题专访了经济界的资深专家,让他们把脉发展。

东莞市人大代表、东莞天安数码城总建筑师李永凯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东莞制造”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要尽快打破广深莞三地之间的行政壁垒,构建起共生共荣的产业系统,向东莞智能制造高地挺进。

南方日报记者 叶永茵 见习记者 韦基礼

1 培育新动能 抓住大湾区发展先机

上周,国内首台3D曲面玻璃装备在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简称“广智院”)诞生了,该设备所生产的手机曲面屏各项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准相当。

这被业内看作是通过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引领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的标志,加快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转型提升。在科技革命的引领下,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高速期。数据显示,2017年东莞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07亿元,增长10.6%,在珠三角九市排第二。

不过,目前东莞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在2017年上半年达到59.3%,虽然产业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替代性风险也相对比较高。也即是说,智能手机产业的快速壮大也伴随着“一业独大”隐忧,这意味着东莞制造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大湾区建设中拔得头筹,需要下功夫。

培育新动能,寻找新业态也是其中出路之一。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理工学院副教授刘斌认为,东莞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先机,引进科技含量高、品牌附加值高、在行业具有龙头地位的大项目、好项目,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不断壮大产业集群。

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理工学院副教授周亚民说:“东莞要想在大湾区中打造如此高密度的产业集群,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智能制造生态链。”周亚民认为,东莞制造尽管依然保持着世界级的影响力,但是想要在大湾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充分利用大湾区的产业集群优势,加快莞深融合,引进优质资源,加快转型升级。

2 对接广深资源 构建共生共荣的产业系统

近年来,东莞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培育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依托智能制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东莞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型。东莞也积极引进和培育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积极打造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东莞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16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91亿元、工业增加值41.98亿元。可见,经过多年来努力发展,东莞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雏形显现,如今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期。

“目前人工智能还处于从理论研究和小范围应用转为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时期。”在刘斌看来,东莞的智能制造发展相对缓慢。对此,周亚民也有同感,他指出,在东莞32个镇街中,成千上万个中小企业如同“满天的星斗”一样遍布各地,其中大部分都属于传统制造业,产出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李永凯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东莞的智能制造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要尽快打破广深莞三地之间的行政壁垒,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沿线构建“新特区”,凡是被列入“新特区”的企业,可以享有广深莞三地任何一地的优惠政策,“哪个政策好就享用哪个政策”,这样才能确保优质资源向科创走廊集中,将零碎化的要素资源和各自为政的产业链条,连接成一个相互支撑、共生共荣的产业系统,实现东莞智能制造的跨越式迈进。

周亚民表示,东莞处于广深两大超级一线城市之间,为了更好地承接优质资源以及产业的外溢,加快向“智造强市”蝶变,东莞急需打破一些区域性的壁垒,加速资源的流动和对接,让更多高价值要素进一步聚集,搭建强强联合的平台,这样才能促进产学研用紧密合作,解决智能制造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3 引进高质量人才 为其提供发展平台

高素质的人才是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但是如今东莞人才短缺成为“东莞制造”最大短板。李永凯坦言:“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等周边多个城市接连发布人才新政,东莞面临的人才竞争压力剧增。”

在去年高层次人才周发布的《珠三角人才需求与流动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东莞是珠三角地级市中人才需求最为强劲的城市。从总体行业需求看,东莞总体在线职位数为330084个,而地级市中排名第二的佛山为204684个。从重点行业人才需求总量方面来看,东莞均排名地级市的首位。

对此,东莞在今年提出重点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建设人才集聚高地。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市人力资源局将推动出台系列配套政策,重点聚焦两个方面,一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主要在机制上实现突破,比如要争创技能人才培养的试验区、创新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制度;二是出台新的政策,扎实做好技能人才培养各方面工作,比如开展“工匠精英”引领计划,实施“一镇一品”技能人才培养,制定技能人才东莞标准。

除了政策红利的释放,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其打造发展的平台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吸引人才可以依靠一些优惠政策和补贴,但是想要留住人才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李永凯说,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东莞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发展前景广阔,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强,接下来东莞应出台更多鼓励性政策,将优质资源集中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在刘斌看来,东莞在引进人才上要下大力气,除了改进现有的人才落户政策,更要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标准以及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东莞市政协委员谭福龙在今年东莞两会上提交的《关于打造“东莞智造”成为“中国智造”核心创新基地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引入核心技术和创新型人才,引导科技人才向关键行业、重点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集聚,并鼓励和支持企业和学校、科研院所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建设人才培训基地。

相关:大湾区 东莞制造 机遇
作者:南方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