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层诊疗量占比达七成,珠海这样推进健康联合体建设
2018-01-1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近日,珠海印发《珠海市区域健康服务联合体建设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完善健康联合体建设措施,引导健联体实现从“疾病治疗”向“疾病治疗+预防保健”转变。
《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完善的健康服务联合体体系。区镇(街)村(居)紧密型健联体实现医疗资源有效共享,三级医院与区级健康服务有效衔接,基本建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全面实行基层首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70%.
同时,珠海将继续抓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进一步深化斗门区医联体试点,推进高新区健联体、三级医院医疗集团建设,探索健联体内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等多种支付方式。
分级诊疗明确定位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根据《意见》,区域健康服务联合体的组建以区域内医疗机构为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组建方式上,将推进以区公立医院为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的紧密型健联体建设;以三级公立医院为龙头,联合专科医院与区镇健联体,组建医疗集团;建设各级医疗机构科室对接的专科医疗联盟;探索涵盖省、市、区镇的健康服务联合体。
在健联体建设中,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各有不同。其中,三级医疗机构作为龙头单位,以提供住院、急诊和转诊服务为主;二级医疗机构,即区级内医疗卫生中心,重点加强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疑难病救治以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基层医疗机构强化家庭医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疗和慢性病的延续服务,向医院转诊疑难重症病人等;而公共卫生机构则为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传染病防治等业务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健联体内各类资源需进行整合。例如人才资源方面,要建立稳定的对口帮扶机制,重点扶持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和卫生应急等能力建设。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探索推进“人才上级医院管基层机构用”。还要探索实行健联体内部的药品、耗材、设备等统一采购和配送。
信息资源方面,以区域医疗“一卡通”为载体,整合健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内互联互通,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
此外,健联体内部医学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等大型设备资源也要整合,实行一体化管理。
形成家庭医生首诊制优先提供专家门诊号源
家庭医生是居民的“健康守门人”。珠海提出,组建健联体首先要加快建设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二、三级医院专科医师参与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健联体内构建从市级、区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立体网络,并逐步形成家庭医生首诊制。
双向转诊方面要建立稳定制度。一方面,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就诊,让基层逐步承担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同时,提前一周时间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不少于50%的专家门诊号源,为上转病人优先安排专家门诊、大型检查、住院等;另一方面,对下转患者,上级医院应提供其诊疗信息和后续治疗方案,开通急危重症病人绿色通道,建立和完善首诊、会诊、转诊档案,加强双向转诊工作的监管。
与此同时,推进“康复联合病房”和“全科—专科联合门诊”建设。通过“康复联合病房”等将康复期病人或慢性病病人转诊到就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连续性医疗管理。而通过“全科—专科联合门诊”,上级医院的专科团队定期到基层服务,与全科医生共同坐诊,解决医疗能力不足的问题。
健联体内医疗机构任务落实情况、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医院和基层诊疗量占比、基层首诊占比、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将纳入考核体系,与医院评审、专科评审、财政投入等挂钩。
按照部署,全市将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适应分级诊疗的医保支付政策。在总额预算下,探索对健联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慢性病住院患者实行按床日付费。
南方日报记者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