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凝聚港人力量融入大湾区发展/鲁 力

2017-05-03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QQ截图20180102165610.jpg

今年三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是要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高地。这是一个关系香港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香港只要发挥好自身“连接世界,服务内地”所长,通过大湾区加强与周边地区连接,必将能巩固现有优势,并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位。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这是中央推动港澳地区经济升级转型,让港澳经济体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大战略的重要决策。

  

事关香港长远竞争力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从战略上来看有关香港的长远竞争力。香港要长期保持国际城市的地位,就必须要维持自身的竞争力。近年来,香港面对周边地区愈来愈激烈的竞争。这个“竞争”主要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区内近年最令人关注的对手自然是新加坡;另一个是与内地主要城市的竞争,尤其是邻近的广州、深圳。“大湾区”战略对于香港而言,一方面能透过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加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的妙处在于将香港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置于同一阵营之中,由“对手”转为“战友”,优势互补。尤其是未来世界的“竞争”规模将由“城市”转向“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二○一五年的GDP约一点四万亿美元,超过三藩市湾区两倍,接近纽约湾区。湾区的城市发展潜力尚未完全开发,未来的“城市群”竞争力更加值得期待。这对香港以至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和变化,更是香港发展的良好契机。

  

在大湾区开发的过程中,香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融资的渠道,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同时尽可能方便大湾区的居民来香港旅游,通过电子仪器通关,提高效率。香港还可以考虑把目前的边境禁区开发成为科技城,大湾区的科技人才更方便进出,创新创业创富。

  

俗话说,路通财通。香港要实现与大湾区抱团发展、共创繁荣,做好与大湾区的交通连接是重要基础,以加速与大湾区的人流、物流互通。其中,即将完工的港珠澳大桥与广深港高铁,已经为区内交通衔接打下了基础。美国的加州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早已拥有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经济总量与加州湾区、东京湾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借镜别人的成功经验,香港同样要把与大湾区交通连接的规划、建设放在重中之重。如今珠三角的高铁、轻轨、地铁、高速公路已经相当发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把珠三角的大小城市紧密连繫,促进了区内民众往来,经济活跃。香港绝对没有理由落后于形势,放弃这次天赐的发展良机。

  

消除拒融合顽固心态

  

虽然,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与大湾区内的内地城市有发展体制或模式的差异。例如存在高铁的通关模式问题等,但是这种差异只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不能作政治化的上纲上线,放大成困扰香港参与大湾区合作的政治障碍,令香港自外于大湾区,错失发展机遇。

  

反对派某些政客企图抹黑和攻击粤港澳大湾区计划,散播“恩赐论”、“中共权贵侵吞香港利益”,是企图误导、煽动港人对大湾区规划的抗拒情绪。这充分暴露反对派抗拒融合的顽固心态,将两地任何合作都视为洪水猛兽。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应以“香港为国家效力”的心态看待,而是应当从两地互利双赢合作出发,主动为香港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只要我们有“大视野”,足以化解政客狭隘的内斗思维,共同谋求香港的大发展。

  

特首梁振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具现实意义,香港应珍惜“国家预留座位”的机遇。其实,香港与内地存在的差异,不少正是香港的优势。融入大湾区合作,并非要求香港要去消除与内地的差异,而是希望运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在香港与内地彼此尊重制度与法律差异的前提下,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香港必须摒弃政治化思维,摆脱以“有色眼镜”、阴谋论看待两地融合的心态,积极推动区内的资金、人才、资讯等全方位流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进步繁荣,更借此推动香港经济的升级转型。

  

资深评论员

相关:港人 大湾区 鲁 力
作者:鲁 力 来源: 大公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