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发挥创新特质 抢占湾区高地

2017-06-30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QQ截图20171129144245.jpg

香洲区情侣中路上的珠海博物馆。

    

全局观之 综述

    

城市里,青山如黛,葱茏的树、青翠的草遍布每一个角落。情侣路好似一条修长舒展的玉臂,迎着微咸的海风,揽着珠海。棕榈树的婆娑,似母亲的呢喃;花岗岩雕琢的渔女,为城市温情守望。

    

城市里的高楼错落有致,沿海岸线迤逦延伸,在一座座社区公园的葱绿点缀下舒缓雅致,少了一些浮躁、拥挤、喧嚣和忙碌,多了一丝沉稳、舒适、静谧。

    

当无人机带着我们的视线不断拔高,挣脱地平线束缚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与碧波万顷、蓝天白云做伴的珠海,“颜值”竟是如此令人惊叹。她足以为总人口超过6000万的粤港澳大湾区标下一个“最宜居”的注脚,“浪漫之城”已经成为湾区享誉世界的一张名片。

    

30多年沉浮起落,沧海桑田,曾经的改革开放“窗口”珠海,如今又许下了一个“新目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开创多个第一

   

改革印记深入骨髓

    

1979年,一个老人在南海划了一个圈,于是有了珠海经济特区。彼时这里还是一个不起眼的渔村,虽毗邻澳门的繁华,基建却很落后,看不到什么高楼。

    

即便是9年后,市民王萍1988年从湖南老家随父母迁到珠海拱北定居,记忆中的特区依旧“破破烂烂”,与一河之隔的澳门天壤之别。

    

那时还没有情侣路,沿线原址多为凌乱的石头,或为沙滩,或为大海。城市还处在爆发前夜,市内(香洲区)的大马路仅九洲大道宽敞一些,此外尚有景山路、凤凰路、石花路、水湾路等为数不多的几条道路,但都很窄。除了老香洲、吉大及拱北相互之间有道路连通外,新香洲、南屏、横琴、高新片区基本还都是农田、滩涂。

    

30多年筚路蓝缕,渔村历经嬗变,已经出落成粤港澳大湾区的“颜值担当”,长成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

    

在中国改革开放书写的30多年恢宏发展篇章中,珠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引进了国内第一家补偿贸易企业——— 香洲毛纺厂;成立我国首家中外合资企业——— 石景山旅游中心;举办第一个带有飞行表演的国际航展、成立第一个跨境工业区;率先实行城市管理“八统一”、率先实行“全民医保”体制……日积月累的沉淀,一次又一次地开先河,珠海的改革印记已深入骨髓。

    

拒绝污染企业进入

    

树立绿色发展典范

    

珠海近乎严苛地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开发冲动,从改革开放之初,便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龙头,拒绝一大批污染产业进驻,为腾飞中的中国树立了绿色发展的“典范”。

    

2016年,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名单揭晓,在这一我国设立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方面的最高级别奖项中,珠海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今天的珠海,成了外地人羡慕的宜居典范,绿色是它的“外衣”: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94%。建成284个社区公园,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为94%,全市建成区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 .5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100%,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达100%。

    

从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到“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再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在宜居城市排名中,珠海更是连续三年夺第一……各种奖项,擦亮了珠海的城市名片,更是对珠海生态宜居的首肯与褒奖。

    

发展一度落后

    

生态建设定力从未动摇

    

有荣光,也有寂寞,就像一枚硬币的一体两面。生态领先的珠海、一度确立改革精神标本价值的珠海,却在经济、工业的“竞赛”当中一度落后了。

    

对岸深圳的光芒是如此的耀眼,它所书写的“深圳奇迹”被世人传诵,几乎成为了上一个30年的时代象征。同样是从渔村开始迈向现代化,深圳2016年G D P超过1 .9万亿,人口超千万,均数倍于珠海,与北京、上海、广州并驾齐驱,成为一线城市。

    

在轰轰烈烈的工业化浪潮下,珠海似乎有些茫然,空守环境生态宜居的“金山”,却过着“穷日子”。同是在大湾区内的兄弟城市,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经济体量都曾落后珠海,但在上一个三十年中陆续赶超,将珠海甩在了身后。

    

有人说,珠海城市定位变化太快,缺乏统一的发展思路;有的说珠海特区面积过去太小,导致资源分散,无法集中全市之力办特区;也有人说珠海理念太超前,在应该发展工业的年代过度注重环保,产业选择失误,错失了第一桶金;也有人责怪珠海的交通,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交通末梢,导致产业吸引力不足……

    

争议声中,珠海人坚持绿色生态环境优先的定力却从未动摇过。

    

重金留住金凤凰

    

为创新驱动聚顶级智慧

    

当时代的车轮前行到大湾区时代的路口,创新驱动取代投资拉动,上升为城市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拥有十所大学、十几万在校大学生和最宜居环境的珠海天然掌握了“创新驱动”的两把关键钥匙:“人才储备”、“环境红利”。

    

珠海有很多令人鼓舞的利好: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珠海将成为唯一陆路同时连接香港、澳门的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凸显;横琴自贸区建设步入佳境,截至4月,注册企业超过3玩家,注册资本总额1.6万亿。

    

从高空俯瞰,发达的城轨、有轨电车、高速公路、大桥,已如蛛网般将伸进珠海各个角落,带来了便捷、财富、人流、物流。珠海从昔日的转交交通末梢,蝶变为珠三角西岸交通枢纽。

    

珠海人的时代来临了。担负“珠江西岸核心城市”重责的珠海,如今还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高地”。

    

为了揽人才,珠海不光自己培养,引进“外援”也舍得投入。市区先后出台多个引进人才的政策,短短3年,珠海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超10亿元。优秀人才到珠海,获百万购房补助;为了招聘最优秀的小学校长,拿出300万元进行补贴……“栽得梧桐树,引得金凤来”,重奖之下,珠海再现昔日“孔雀南飞”的盛况。

    

环境优势凸显

    

赢企业、投资机构垂青

    

大湾区时代,珠海的环境生态优势,也带来了丰厚的“发展红利”,赢得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机构“垂青”。

    

去年12月,ID G资本、鸿海集团和珠海市国资委旗下华发集团三方发起设立规模约14亿元的私募基金,用于投资珠海本地的医疗健康、文化创意和新技术企业。ID 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表示,珠海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投资环境良好、发展空间广阔,他十分看好珠海,宜居珠海特别宜业,尤其适合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企业,希望在高端制造、医疗健康、金融创新等领域与珠海加强合作。

    

经济体量上偏后的珠海,另辟蹊径,力图通过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截至去年,珠海高新技术企业从244家增加到788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56%。

    

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航空产业、新能源、船舶制造、智能制造、环保和海工装备……各类新兴产业在珠海的大地遍地开花,为珠海的腾飞源源不断地注入能量。

    

30年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惯看了秋月春风,珠海正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之气魄与胸怀,凤凰涅槃,重许一个崭新的未来。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

相关:发挥 创新 湾区
作者:杨亮 来源:南方都市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