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国际机场一名乘客心脏骤停,被“救命神器”救活
2017-11-17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近日,在忙碌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安检通道处,一位36岁男性旅客意外心脏骤停晕倒。机场120急救中心医务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按压抢救,并在第一时间使用“救命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对该旅客进行电击除颤。在持续约15分钟的抢救后,旅客恢复自主心跳。随后,旅客被转到宝安中心医院ICU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16日,记者从深圳迈瑞公司获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这已经是迈瑞AED第二次在公共场所参与抢救,并成功地帮助患者恢复心跳了。
在我国,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成功率不足1%。这位旅客之所以能够获得及时的现场急救,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于2016年11月部署了近百台AED,并建立了配套的急救应急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深圳宝安机场配置的AED设备,都是深圳迈瑞公司生产制造的。深圳迈瑞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生产AED的公司。就在上个月,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安装的一部AED,也成功抢救了一位参加体育测试期间突发心脏骤停的大四学生。
据统计,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那么猝死是怎么回事呢?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介绍:“血管快速由血栓导致狭窄的时候,出现了极快而不规则的心率失常,叫心室颤动,它已变成一种相当于心脏停止跳动、不能射血的一种蠕动的状态。它实际上是由于血栓导致缺血,直接导致猝死的原因。”
胡大一介绍,这种危急重症是一种心源性猝死。急救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及时用除颤仪除颤。“对这种快速导致猝死,极快又不规律的心室颤动,那就用直流电击。直流电让整个无序快速蠕动的心脏停止,重新给心脏正常指挥,指挥心脏运作就起死回生了。
有统计显示,70%的猝死等急症发生于家中、公共场所等医院以外的地点,65%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如果第一目击者会急救技能且在4分钟内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救活率可达到50%,俗称“黄金四分钟”。而超过这一时间,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率会下降7%至10%。由于交通状况等原因,急救车在4分钟内很难到达现场,而AED则成为弥补这个缺失的重要角色。
AED对于中国来说还属于新生事物,但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已经对急救队员、消防员、警察等急救工作群体及普通民众进行AED使用培训,在人群聚集地、心脏病易发场所也配置了AED,比如,机场、车站,甚至有些飞机上也配置了AED。据了解,美国平均每10万人配备317台AED;日本每10万人配备235台。有数据显示,配置AED,急救效果明显。如,美国芝加哥一国际机场心脏骤停患者急救存活率达到64%。
2006年前后,AED进入我国。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大连、杭州、南京、海口、深圳等少数城市的公共场所。近年来,随着国人对公共场所心脏猝死等急症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普及公共场所的AED配置和相关人员的培训。今年3月15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这部“好人法”在今年10月正式实施。
《深圳市“十三五” AED配置使用实施方案》,已计划专门设立财政拨款,在市内各区有代表性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区安装5000台AED。同时,按1∶10的比例为属地培训5万名初级救护员。
在“好人法”和国家法案的支持下,在公共场所相信会有更多的心脏猝死患者有机会在“黄金四分钟”获得最及时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