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8.1% 江门扬帆湾区谋跨越
2017-11-17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我市坚持以“工业立市”为根本,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图为广东中车“和谐号”正在调试中。 谌磊摄
今年1—9月,我市GDP增长8.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外贸出口增长18.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GDP增速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六,争先进位态势渐显……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兴业惠民、治吏简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势头不断向好。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窗口期、上升期、黄金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部署深入实施,为江门发展谋得了千载难逢的“天时”;省委、省政府赋予我市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以及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通车,为江门赢得了区位优势更为明显的“地利”;全市干部群众共谋发展的干劲十足,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为江门再次腾飞发展凝聚了最大的“人和”。
市委书记林应武指出,江门将围绕党的十九大“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精神,结合江门实际,推动产业提升、城市提质、工作提效。展望未来五年,江门有信心扬帆湾区谋跨越,创造更优异的发展成绩!
1—9月主要经济指标增幅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6年,我市生产总值达到241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1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200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更是好于去年同期,好于今年全省平均水平。今年1—9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55.68亿元,增长8.1%,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9.07亿元,增长17.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3.34亿元,增速10.6%,增速居全省第5位;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19.3亿元,增长17%。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今年1—9月,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7%、46.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6.5%、50.7%。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22.9%、14.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40.62%、8.45%、29.5%。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今年1—9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23亿元,增长11.8%,较去年同期提高5.9个百分点。税收占比71.17%,比去年同期提升2.59个百分点,收入质量全省排名第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2.37亿元,增长8.8%,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7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1—8月实现利润总额152.24亿元,增长10.2%,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今年1—9月,先行指标稳中有升,工业用电量上涨9.3%,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货运量增长5.8%,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4.6%,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在第一产业方面,我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地,拥有国家有机食品41个,绿色食品38个,无公害农产品243个,地理标志产品8个(杜阮凉瓜、新会陈皮、马冈鹅、恩平簕菜、台山大米、鹤山红茶、台山鳗鱼、新会柑);在第二产业方面,江门制造的产品从食品、小家电等轻工产品,到游艇、重卡车轴、摩托车、大容量变压器等装备制造产品,都走向了世界,并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中树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和地位;第三产业方面,江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温泉之乡”,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岭南心学名山圭峰山、广东十大美丽海岛上下川岛旅游度假区和小鸟天堂、梁启超故居等风景名胜。
“工业立市”激发发展活力
成珠三角新一轮投资热土
总投资约30亿元的电机产业城项目,已完成一期用地供地,开工在即,整体达产后总产值预计超100亿元;占地约500亩的优美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材料项目,12月将正式动工,整体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近200亿元;总投资40亿元的东风新能源商用车项目正式落户,建成后将成为华南地区东风新能源商用车主流品牌及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
林应武在去年的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工业作为江门的立身之本后,“工业立市”不断激发出江门加快发展的蓬勃活力,令不少江门企业家重拾发展工业信心,纷纷加大工业领域投资力度,也让江门成为新一轮工业投资热土,吸引了众多高技术含量的工业项目纷纷落户。
林应武认为,作为珠西战略的主战场,江门实现加快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坚持以“工业立市”为根本,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特别是要把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头号工程”,着力打造2—3个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培育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扭转工业落后的局面,重振“江门制造”。
据统计,今年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2.37亿元,增长8.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51.76亿元,增长12.5%,其中制造业投资461.12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投资653.37亿元,增长21.3%。
记者了解到,我市将重点打造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产业集群“五大产业集群”。而《江门制造2025》也勾勒出了重振江门制造“路线图”:到2025年,江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培育形成16个年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13个年总产值500亿元以上的产业链和5个年总产值超100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骨干企业达到10家、超10亿元骨干企业达到120家。
为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工业骨干企业,我市还制定并印发了《江门市大型骨干企业及后备骨干企业培育工作方案(2017—2019年)》,要求在现行各项优惠政策基础上,增加奖励项目、放宽奖励条件、加大奖励力度,增强政策吸引力,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实现未来三年,全市大型骨干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产值)100亿元(含)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5家的目标。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推进“5+1”平台建设
我市东联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两大龙头,西扼珠三角进入粤西乃至大西南、大南海的战略通道,恰处“承东启西”的门户位置,堪称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三角地带”。广东省“十三五”规划把江门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型门户城市。
林应武说,根据省对江门的定位、大湾区发展目标以及我市现实条件,江门融入大湾区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从“一中心”向“多中心”拓展;坚持交通先行,全力推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北广州、东深圳、西江门交通枢纽“三足鼎立”;坚持产业为重,谋划打造高水平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坚持深度合作,推动科技、金融、旅游、人才等领域全方位融入大湾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合作重大创新发展平台。
据了解,目前江门正着力推进银湖湾滨海新城、“5+1”重点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其中“5”是指五大万亩园区,即位于新会区的深江产业园、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位于台山市的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位于开平市的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1”是指位于蓬江区的江门人才岛)。银洲湖滨海新城及五大万亩园区集中了我市大部分可连片开发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拥有良好的交通和生产、生活配套能力,具备承接重大产业项目的有利条件。
在交通对接方面,我市正加快推进与港珠澳大桥连接通道的建设,确保我市交通网络与港珠澳大桥无缝对接。加快中开高速、开春高速、高恩高速建设,对接好深中通道。启动江肇铁路连接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的规划工作,做好江肇高铁、江门站与广湛高铁的衔接。加快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建设,打造珠西客运中心。积极推进南沙港铁路建设,打造珠西物流中心。
同时,我市还将充分发挥港澳同胞和华侨资源丰富的优势,每年谋划和梳理一批重要事项和重点项目,持续深化和拓展与港澳的合作。挖掘华侨文化和世遗文化资源,与港澳共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
江门日报记者/肖开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