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医疗

到2020年,中山社区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2017-11-0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QQ截图20171101173056.png

10月31日,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以下简称“市卫计局”)在陈星海医院召开了2017年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现场会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启动会。会上成立了中山市中医院“治未病”联盟,并启动了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

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中山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将大大提升,要求100%镇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100%镇区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达到30%以上。

全市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完成10万余例

兰女士最近几天持续低烧,去了两家医院看西医,说是神经系统紊乱,吃了药却不见好转。经朋友介绍过来陈星海医院中医院部看中医:“听说这边中医治疗不错,我就过来了,这里装潢有古典的中国风,让人很放松,像回到家一样,希望来这边能看好病。”

近日,笔者走进完成升级改造的中山市中医院部,其徽派建筑风格让人赏心悦目,内部设有中草药文化区、治未病中心、医学美容养颜中心等,患者可以享受多样的个性健康服务、治未病相关知识讲座培训等。该院中医院部负责人马晓红介绍,中医院部改造到现在一两个月,每日门诊人数有一两百人。

像陈星海医院中医部开展的中医药服务,如今中山很多镇区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有提供。从2014年9月起,中山开始实施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建立了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到2016年底,建成了以市中医院为龙头,镇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

此次成立的中山市中医院“治未病”联盟是由中山市中医院牵头,中山市内各镇区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愿联合成立,将通过实施技术帮扶,人员培养、资源共享等,通过市中医院治未病专科的龙头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为了提高中医药服务便民能力,中山通过发展“互联网+中医药”,依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整合信息,实现了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全市全覆盖。截止2017年10月底,全市共完成中医体质辨识101075余例,通过对不同体质目标人群的健康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指导,真正实现“未病先防”。

“虽然中医‘治未病’的特点是未病先治,但重点不在于医生提前诊治,而在于病人自治自防。最重要的是要让群众能够减轻负担,便宜可及。”市卫计局负责人表示,为此,中山落实了全民医保中的中医药优惠政策,将针灸、推拿等中医非药物治疗技术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此外,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现配备使用的中药饮片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减轻群众用药成本。

中医“治未病”深入村居基层

“从中山实际情况看,中医服务技术提升难点主要在于基层,在于如何能更好地避免技术资源过度集中在市级层面,促使中医服务人才留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用在基层,构造起与‘治未病’三级网络相适应的中医技术水平。”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山每年下拨中医药财政专项经费330万元,各镇区结合实际投入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全部投入到辖区里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研究。

为实现家门口中医服务全覆盖,中山将全市248个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中医“治未病”体系的最基础、最重要一环,调动市、镇两级中医服务资源,推动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标准配备中医诊疗设施,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打通群众健康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依托镇区医院平台,加强镇区医院中医科建设,要求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开设针灸科、骨伤科、康复科等中医专科,并以各医院中医科、康复服务为基础组建镇区“治未病”中心;依托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建设,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配备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及中医技术人员。

目前全市镇区医院100%能开展2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能开展18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90%以上能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此外,已有90%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针灸针、艾灸盒、神灯、火罐等设备,能运用8种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群众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点。

“十三五”期间重点完善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在此次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启动会上,中山市卫计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局、食药监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了《中山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成立了“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推进全市基层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中山要建立起以镇区综合医院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

其中,85%以上镇区综合医院设有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创建一批全国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100%镇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100%镇区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达到30%以上。

陈星海医院、黄圃人民医院、三乡医院3个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镇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此外,城乡每万居民有0.4-0.6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镇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到25%以上。100%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65%。市级中医医院对口支援镇区综合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4所。90%以上村级和街道医疗机构设有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区域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较“十三五”初期提升10%。

“今天成立‘治未病’专科联盟,既是为了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发展方针,发挥中医药服务在疾病预防保健中的作用,也是为了在全市三级治未病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市有龙头、镇强基础、群众获益的高质量中医治未病服务载体。”市卫计局局长雷继敏指出,全市医疗机构要以中山市中医院“治未病”联盟成立为契机,促进中山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教育、科研、产业和文化全面发展。

相关:中医药
作者:中山日报 来源:中山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