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力争明年底出台限制本地化使用外市籍车辆措施
2017-10-1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昨日,《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6-2025)》(征求意见稿)开始公示,其中提出,到2020年底前实现空气质量6项主要污染物全面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超过90%。为此,广州在未来3年内计划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包括:提前实施机动车国VI排放标准、到2019年前全面实现公交电动化、禁止新建、扩建燃煤电厂和企业自备发电锅炉等。
目标:
2025年空气质量
实现全面稳定达标
近年来,广州空气中各项污染物浓度逐步下降。其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已稳定达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初步达标,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日均浓度超标率;细颗粒物(PM2.5)尚未达标,二氧化氮、臭氧超标天数有上升趋势。
《达标规划》中提出,在2020年底前实现空气质量6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全面达标。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空气质量改善明显,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超过90%。
到2025年,空气质量实现全面稳定达标,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改善,臭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超过92%。
问题:
PM2.5污染市区中西部及番禺区最突出
《达标规划》中透露,近三年来,广州空气质量呈现二氧化氮、PM2.5、臭氧为主导的复合型污染特征明显。
在空间分布上,二氧化氮的高值区域集中在市区中西部。PM2.5高值分布相对平均,在市区中西部及南部番禺区尤为突出。臭氧的高值区则出现在南部的番禺区和北部的花都区。
在时间分布上,秋冬季容易受不利污染物扩散及少雨的气象条件影响,10月至次年1月,二氧化氮、颗粒物的浓度较高;臭氧污染在温度较高的夏、秋二季常见,年度高值通常出现在7月至10月。
对策:
力争明年底前出台限制本地化使用外市籍车辆措施
为了实现达标目标,《达标规划》中也提出众多治理措施。其中,广州二氧化氮达标压力大,移动源又是二氧化氮占比最大的排放源。广州虽然从2012年7月起实施了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措施,但机动车保有量仍然较大,同时存在一定数量外地车本地化使用情况,加剧了交通拥堵,使机动车氮氧化物污染的分担率逐年快速递增。
《达标规划》中提出,依法完善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措施,遏制汽车数量过快增长。积极推动对本地化使用外市籍车辆的交通管理措施,力争在2018年底前出台。
此外,从2017年起,新增及更新的公交车100%推广使用纯电动车,2019年底全面实现公交纯电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