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平方公里广州北站新城列入规划
2017-09-12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升级改造,打造大型空铁联运交通枢纽
广州北站升级改造,将打造大型空铁联运交通枢纽,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未来位于花都广州北站南侧将建成一个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北站新城,其中北站西广场安置区如何规划备受关注。日前,广州北站地区安置区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在2017年度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获得全票通过,此次会议首次披露了不少北站新城的规划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未来广州北站与机场之间将通过城际、快速路、地下APM线等多种方式实现联运,居住人口达28.41万人。而作为第一批开发的安置区,建成后可容纳2.29万居住人口,配备了教育、医疗卫生等62处公共服务设施。
商业区在中心安置区外围
据介绍,广州北站目前在建设广清城际、广州地铁9号线等工程并准备实施站房升级改造;规划还将引入穗莞深城际、广佛环线、广州地铁8号线北延线等线路,远期还将引入多条高铁线,与白云国际机场共同打造大型空铁联运交通枢纽。
2015年11月,花都区开展了北站新城规划及站房建筑国际竞赛,并启动周边地区控规修编,结合“空铁联运” “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思路对1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整体谋划。
北站新城如何建?这次规委会透露了不少信息。记者了解到,北站新城东起建设路、西至天马河、北起迎宾大道、南至沿江路,面积约10平方公里。根据规划按“轨道交通引领产业集聚”的思路,10平方公里北站新城将形成圈层式布局,启动区以产业为主,安置区位于外围地区。具体来看,东、西广场以交通、商务、商业用地为主,按“零换乘、一体化”设计,是北站新城的启动区。新增居住、安置用地位于新街河、天马河沿线,景观环境较优,便于配套大型的学校等公共设施;安置区外移也避免枢纽周边开发强度过高,减少交通吸引、出行量。
年客运总量将达1亿人次
要打造大型空铁联运交通枢纽,广州北站与白云机场如何实现空铁联运令人关注。根据规划设想,未来将通过城际、快速路、地下APM线多种方式来连接广州北站与白云机场。记者从规划图上看到,连接两大交通枢纽的轨道交通分别有广清城际、广佛环线、穗莞深城际、地铁9号线和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专用轻轨,其中距离最短的是轻轨。如此一来,广州北站远期铁路、城际年发送量加上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规划运量,年客运总量将达到1亿人次。
未来北站新城长啥样?根据规划,北站新城的设计将渗透自然景观,以南北向生态公园及内部线型绿地为主轴,以多条城市绿道为次脉,实现新街河景观向街区内部的渗透,保证内部公共空间与外围生态环境的联系。
片区层面的三条主要连通新街河的城市通廊之一,串联新街河公园、文化中心,强调社区中心与滨水空间的联系。内部线型绿地则联系滨水空间及主要公共建筑的线型绿色活动空间。此外,还有多条垂直于新街河的城市绿道,通过沿街绿化、住区内部通廊,形成多条南北向城市绿道,加强滨水景观向街区内的渗透。
配套
安置区沿河布置 充分利用滨河景观
根据北站地区开发时序安排,作为第一批的西广场安置区建设工作将在近期重点推进,这也是本次通过审议的规划。
据介绍,安置区位于广州北站南部,西至广清高速、南至沿江路、东至新街大道、北至工业大道,面积约0.56平方公里,可容纳71万平方米安置房与公建配套。安置区距离广州北站1.5公里,距离机场10公里,距离区政府5公里。
目前,安置区现状为建设区,以居住和工业为主,并有胡忠医院、花都水果蔬菜交易批发市场等设施。现状建设量约26.9万平方米。为满足安置需求,在不增加现行控规总建筑量前提下,用地性质从原商业/商务设施用地调整为居住(安置)用地,并且按居住区建设标准增加道路与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规划,安置区将沿河布置,充分利用滨河景观。学校、文体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将位于居住区中心。此外,在中心还有绿地,形成带状绿地公园。记者从规划图上获悉,片区内或将建设超过50栋安置房,是沿着新街河进行退台式布局,建筑高度从60米到130米。
新增47处公共服务设施
新增小学中学各一所
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面,记者了解到,修改后规划公共服务设施62处,比现行控规增加47处。居委级设施在5个社区内部集中布置,每100平方米居住建筑配建11.25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
记者从设施总量表上获悉,此次规划新增了1处36班小学,幼儿园从现行规控的1处增至3处,并新增2处托儿所。此外,在教育设施上,根据在编的广州北站周边地区控规性详细规划,安置区北侧规划1处42班完全中学,可满足片区中学学位需求。
其他设施还包括综合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1处,并新增社区卫生站3处。同时还新增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小区游园、文化室、居民建设场所、菜市场、2处公交首末站等。
建议
停车泊位数量或不足 也有专家称不需高配
广州市交委提出意见,项目地块现行控规有一处独立社会停车场用地,规模1900平方米,控规调整方案取消了本处社会停车场用地,将其调整为2处商业用地兼容社会停车场,建议控规调整后,要保障其原有的公共停车泊位规模不变,并在控规方案中明确泊位数量。该建议也已经被采纳,将设置2处地下停车场,1处100泊位,1处150泊位。
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也在会上提出,根据《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的标准,“住宅建筑工程的停车配建标准根据住宅类型、所处区位、交通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每100平方米的住宅建筑面积应当配建1.2—1.8个停车位;属于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每100平方米的住宅建筑面积应当配建1.0—1.8个停车位”,规划中提供的250个停车泊位可能难以满足片区内的居住人口和用地规模。
对此,市国规委回应,车位问题会按照规定进行配置。会上也有专家表示,现阶段还不到用停车场调控城市规划的程度,不需要“能配尽量高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