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要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引擎
2017-08-09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一座城市独特的要素禀赋,决定了这座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独特作用的彰显与发挥。这里所谓的要素禀赋,不仅仅是指已拥有的经济要素的优势,还包括由于历史机遇而拥有的政治资源优势和制度性资本。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正是这种稀缺要素禀赋的拥有者。作为粤港澳湾区经济带中最富有活力的城市,深圳具有不可替代的制度变迁的“示范效应”,区域经济的“引擎作用”,集聚优质要素的“虹吸效应”,带动周边区域的“扩散效应”及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圳可以发挥四个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是继续先行先试,为深化改革提供更深刻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与制度安排。
湾区经济对中国而言绝不是简单的区域经济学概念,而是中国经济持续40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深化改革的必然产物,它与特区、自贸区一样,都担负着不同发展时期所赋予的不同内涵的改革目标与使命。湾区经济将以其自身的探索与发展,促进中国社会由政策开放走向制度开放,由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型。
粵港澳大湾区的确立,首先就会把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比如非常现实的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矛盾,会在操作层面上显现出来。这样的一个区域共同体,需要有一个每个成员体都能认同的规则来约束。如是,才有可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达到共同目标。所以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同时,更需要地方政府有胆略和智慧去实施制度创新,创造性地提供作为准公共物品的、能够被区域共同体所共同遵循的制度规则的设计与安排。深圳自从诞生那天起,就具有率先改革、勇于担当的社会文化基因与政治品格。失去改革的勇气与精神,就不是深圳。
二是充分发挥好自身经济结构优势,在带动、促进区域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同时,以“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继续发挥经济增长极作用。
深圳是一个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深圳民营企业中诞生了4个世界500强,20多个中国500强,主营收入超百亿企业达60余家,可谓名副其实的深圳经济的生力军、擎天柱。深圳这种“大市场、小政府”的社会格局,既是率先改革的历史收获,又是其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制度环境与资本。深圳的发展不仅展示了市场的力量,更彰显了小政府大作为,其本身就是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好职能作用的最好诠释。那就是,政府着力提供包括制度、法律在内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政府所营造的宽松、自由、法制的社会制度文化环境,是最好的制度资本与力量。
三是充分利用好自身产业结构优势,成为驱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引擎。
据最新出台的2017年中国十大创新城市排行榜,深圳市高居榜首;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地区以4.1万项国际专利数排名全球第二。创新不仅可以让一个社会拥有更多的财富与资本,不仅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来改善一国的贸易结构,不仅可以以减少资源消耗的方式创造更多价值,不仅可以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和神奇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它将改变人们的观念。从长远来看,创新给人类带来的文化和观念的收获甚至高于创新所创造的财富或产值。这或许就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生命力与魅力之所在。
四是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真正用好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为香港与内地共同繁荣进一步消除制度文化障碍,建立共识通道,确立互信机制,提供平等机会,让分享发展与共同繁荣成为祖国改革开放的共同收获。
我们要从制度上解决市场开放度大于社会开放度的问题;要从机制上解决人才国际化的问题;还要从观念上明白,并不是任何改变都是改革,更不能以改革的名义回到计划经济的过去。
深圳完全有可能以“中国硅谷”之姿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有辐射力和“扩散效应”的引擎城市,为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全要素的创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