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2020年广州出门几百米就有公园
2017-08-14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海珠湿地公园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云台花园。 罗斌豪 摄
流花湖公园。 符超军 摄
簕杜鹃绽放,玉堂春盛开,桃花含春,木棉抢眼,凤凰怒放……来到花城广州,你立即就会感到一波波“花潮”。各大小公园简直就是“鲜花盛开的村庄”,你可以看到树叶翻绿,娇花盛放。云山珠水,大街小巷,花城处处花景迷人。
广州花卉植物达2000种,森林覆盖率达42.14%,绿道3200公里。目前全市城市公园总数达到247个,总面积3842.8656公顷;森林公园83个,面积 74534.91公顷;湿地公园19个,面积79284公顷。基本形成了环境优美、生态效益高、功能内容配套齐全的公园体系。
其中,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超大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水网交织,绿树婆娑,百果飘香,鸢飞鱼跃。
不久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名单,广州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项目以“城市园林绿化及城市生态修复”主题获奖,成为广州市第4个升格国家奖的项目。
从早年的人民公园到越秀山公园,再到海珠湿地公园,不仅可以看出随着历史变迁,广州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将自然赋予的天然绿色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从这些公园的变迁也可以窥探城市发展的新理念。
品质提升
“特色公园”成城市亮点
人民公园是广州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公园,园内古树参天,绿篱花丛,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初夏的公园,红色的簕杜鹃花开正茂,娇艳欲滴的花朵随风轻摆。1987年建成的《烽火年代》《鲁迅》《冼星海》《猛士》《新娘》《椰林少女》等6座雕塑掩映在绿树浓荫中显得格外的宁静,吸引游客们常驻足留影。
作为首个拆除围墙的免费公园,人民公园自然成为附近市民的悠闲运动之地。很多来此旅游的外地人也说,在住宅密集的广州市中心,能拥有如此的“绿肺”,实属难得。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公园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广州全力实施新一轮花城绿城建设,大力推进公园规划建设。在城区,构建以“街心公园-社区公园-综合公园”为主,其他专类公园为辅的城市公园体系;改善城市空间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休闲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城郊,构建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为主的生态公园体系,夯实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同时也为民众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生态空间。如今不同特色的公园,成为广州城市亮点。
公园处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年广州公园建设主要是抓品质提升。越秀公园五羊景区绿化升级重点打造“城雕加市花”景观,以木棉花为主基调,以疏朗绿地空间和时花烘托五羊雕塑景观氛围;全园观赏景观升级,进行植物清杂,优化植物空间,增加开花植物和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处理,营造舒适宜人的游览空间。
流花湖公园对公园景观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将绿化、水体、园林建筑有机结合,透水透景,绿化改造面积10万多平方米,升级改造园道4450米。对外围沿线进行立体高品质绿化,形成1400多米绿廊;优化蒲翠林、东区、南区等重点景区,增植美丽异木棉、茶花等开花植物近百种,形成紫荆花、荷花、紫薇花3大赏花景点;升级建设浮丘、观鹭台等特色景点,形成鸟类观赏基地,成为市民休闲游憩,全面开放的城市绿色客厅。
麓湖公园环湖绿道景观提升建设长约1公里的麓湖西段环湖休闲栈道,恢复及提升沿线绿化景观及完善周边服务设施,打造羽林广场、清凉界等景观节点。夏日漫步于栈道,看闲云湖影,听水声、鸟声、虫声,涤心洗尘。
海珠区会展公园升级改造建设共享大草坪,形成具有不同花景与季相特色的疏林草地;升级绿道设施,按照人性化原则,打造开放式的慢行道路景观;通过水生态修复营造水下湿地景观;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对厕所驿站、休息亭廊、运动设施进行升级完善。
增埗公园升级改造结合原有古建筑风格,打造富有特色的传统岭南建筑,新建了活动广场、儿童游乐场地等活动休闲空间,给广大市民提供舒适宜人的游憩交流场地。
打造品牌
花城花节带动行业发展
广州林业和园林局总工程师粟娟认为,公园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休闲传统的延续,更是城市文化的体现,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格和精神气质,也反映着一个城市市民的心态、追求和品位。“花城的公园一定是美的体现”。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提出2017年要高标准打造40个赏花景点,主题花海在各大公园推出。如今已形成流花湖、麓湖、海珠湖、花都湖、白云新城、番禺区大学城6大宫粉紫荆赏花片区。云台花园、麓湖、流花湖等公园也成为城中赏花热门地点。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还编制了一份《广州赏花地图》,给出了广州每个月的赏花主题花。一月从化看樱花、二月白云山看桃花、三月陵园西路看木棉、四月石门森林公园看禾雀花、五月莲花山看杜鹃花……一年四季次第竞放的成片花海让广州靓爆镜。
粟娟说,今年还将花城花节品牌化,突出广州国际花城形象,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加大迎春花市推广,整体策划花城迎春花市活动,通过专题推广、主题策划、媒体引爆活动等,唱响“广州过年、花城看花”口号,不断强化具有岭南特色的迎春活动品牌。二是打造春秋两季主题花节品牌,开展春季木棉、紫荆花节,秋冬季羊城菊展、簕杜鹃节、红叶节,聚焦广州赏花活动,打造花节品牌;举办各类展览竞赛。三是举办广州园林博览会、广州国际盆景大赛、广州国家花卉艺术展、园林摄影比赛等,使国内外行业人士聚焦广州,形成知名赛事品牌,带动行业发展。
绿色发展
一南一北两大“城市氧舱”
被誉为广州南肺,海珠湿地公园的城市生态地位可想而知,为广州的宜居性作出无可替代的贡献。海珠湿地公园从2015年的省级宜居环境范例奖晋级国家奖,也显示出广州打造特色湿地公园的绿色发展理念。
海珠湿地公园其因面积之大被形象地称为万亩果园。海珠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具有2000多年历史,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常特殊而罕见的最大江心洲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类型。自2012年起,海珠湿地公园保护工作正式启动,规划打造出特色的景观活动空间,通过多措并举构建多样化的湿地生态体系,成为既平衡湿地保护又兼顾合理利用的典型项目。
如今来到海珠湖公园可见周边都被树林所包裹,湿地长廊蜿蜒穿过,不少水鸟在湖面上游弋,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根据2015年至2016年广州市湿地资源调查最新成果,广州市湿地包括3大湿地类11个湿地型,总面积为79283.97公顷。广州市已经编制了湿地保护规划,并于2017年完成《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的立法工作。
在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方面,广州市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和重建,如在南沙湿地开展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以及濒危珍稀物种保护等研究,还在海珠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湾咀头湿地公园等开展“野生动物进城”示范点建设。
目前广州市正在结合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建设任务,计划到2017年,高标准建设19个湿地公园,分为滨海型湿地公园、城区型湿地公园、郊野型湿地公园、河涌整治型湿地公园和乡村型湿地公园五类。
如今打造特色湿地公园,成为广州在绿色发展中颇为鲜明的一个主题。白云山和国家湿地公园一南一北,成为广州的“城市氧舱”。
去年广州还建成10个新的免费森林公园,包括白云白山村森林公园;增城后龙山森林公园;番禺大镇岗森林公园;花都华岭森林公园、平岭头森林公园;从化通天蜡烛森林公园、双凤山森林公园、凤凰水库森林公园;萝岗科学城边岗岭森林公园、科学城狮子岭森林公园。
■访谈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总工程师粟娟:
到2020年
出门几百米就有公园
根据《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初步方案(下称《初步方案》)到2020年住在广州的居民只要步行300米—500米就可到达居住区公园或街道小游园。
出门不远就有一个小公园,满眼的绿地和树林,广州的公园体现怎样的城市发展理念?为此记者专访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总工程师粟娟。
出门不远就有小公园目标如何实现?
南方日报:《初步方案》中提出居民只要步行300—500米可达居住区公园,每个城市组团将有大型公园这一目标如何实现?
粟娟:一是增加公园面积、个数。“十三五”期间,我市拟新增森林公园19个、湿地公园17个,谋划建设广州花园,推进珠江两岸三带绿化景观建设,每区每年建设1-2个社区绿地(公园),积极推进郊野公园、带状绿地和街旁绿地建设,到2020年,我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18平方米,森林公园总数将达到89个,湿地公园总数将达到29个。
二是提高公园绿地可达性和连续性。绿地的可达性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公共产品使用效能。为增加绿地的可达性,拟从社区尺度设计林荫人行道、街头绿化、滨河绿带、绿道等线型公共开放空间作为连接廊道,将各类型公园绿地串联起来,提升绿地的连续性和可达性。
南方日报:绿道建设有何打算?
粟娟:绿道在加强公园绿地连续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再建800公里绿道,到2020年,绿道总里程将达到3800公里。同时我市将重点围绕“绿化、游径、标识、配套”四个要素,不断提升绿道质量和管理水平。
花城花园国际化打造点睛之作
南方日报:广州提出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第一的广州花园是怎样的?
粟娟:我们拟选址白云山,以工匠精神打造一处比肩加拿大布查特、荷兰库肯霍夫等国际著名花园,具国际影响力、全国第一的广州花园,体现岭南园林精髓,传承千年花城文化,凸显现代广州活力,形成北有白云山、广州花园,南有广州塔、海珠湿地的格局,为当代岭南园林留下传世之作。
南方日报:未来广州东西南北将有怎样的布局?
粟娟:充分依托广州“山、水、城、田、海”的自然生态格局,围绕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城市愿景,以珠江水系为纽带,串联北部山区生态屏障、中部都会区岭南园林、南部沿海生态防护,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小镇等为点,以绿道、水系、生态廊道为线,以北部山区森林生态屏障和南部滨海绿色生态屏障为面,构建“林水相依、林城一体”,点、线、面结合的森林绿地网络体系,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具有岭南特色的国家森林城市,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