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佛山如何走新路?
2017-08-2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南方日报记者 吴欣宁 见习记者 林野报道:“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城市各具亮点的开放探索频现。
8月起,中欧班列(郑州)由每周“6去6回”升级为每日常态化开行,满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的列车在郑州与德国汉堡间每日来回穿梭,成为内陆城市开放的典型案例。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国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全球市场的定位发生改变,争相打造“枢纽型城市”。
8月17日,佛山市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实体经济“走出去”工作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鲁毅鼓励企业从“家门口自己玩”到“走出去和高手过招”,同时该市设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专项资金1亿元;8月初,全球最大超巨型油轮“泰欧”轮几乎满载抵达宁波舟山港,创下单艘挂靠油轮最大实载量、接卸量两项全国纪录,更为宁波打造中国迈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增添砝码;4月,武汉光谷推“开放十条”,设立首期10亿元的“一带一路”发展基金,重金支持企业国际扩张。
开放的红利集中爆发,竞争的格局正被改写。以建物流大通道打通城市国际化“命脉”,加速交通枢纽优势转为区域竞争优势,在产业加速国际扩张中重新定义全球化内涵,“开放引领”的城市竞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下,正驶入全新赛道。
一直是改革开放先锋的佛山,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掀起的城市开放新竞逐中成为领跑者?
1 抢占开放高地 争取全球话语权
进入8月,中欧班列(郑州)在稳定保持每周“6回6去”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将去程班列提升为每周7班。这已是该班列今年连续第三次进行班次“扩容”。自2013年开通以来,郑欧班列东联西进,成为连通郑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黄金支点。
来自白俄罗斯的牛奶、德国的啤酒等商品被列车载入郑州,再分拨运至国内千家万户;来自中国各地的计算机、精密设备等搭载郑欧班列出境,流向世界各地。
同时,郑州国际航线建设也在提速。目前郑州机场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货运枢纽机场中,已开通15个航点。在2016年该机场开通的全货机航线中,飞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班占50%以上。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被提上城市议程。打通立体物流大通道、缩短与外部世界的交通距离,以此构建开放的物理格局,成为了城市争取全球话语权的首要资本。
8月9日,广州、佛山、中山三方合资建设经营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的签约仪式召开。通过参与合建,佛山着力将南沙港区打造成为该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联通世界的门户。此外,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的建设还将推动佛山进一步连通世界。
而不管身处沿海还是内陆,不少城市直接提出了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战略定位,甚至不惜下大力花重金。除了北上广,更多有潜力的枢纽型门户城市依次涌现。
2016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工建设,定位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总投资718.6亿元。去年5月,该机场选址地县级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业内解读认为,此举旨在进一步促进天府国际机场这一大项目的有效管理和建设。
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成都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后的国内“一市两场”第三城。而在拥有了中欧班列的基础上,成都还欲借新机场建设“一飞冲天”,开通或加密到沿线国家的航线,打通“空中丝绸之路”,做“一带一路”航线网络枢纽城市。
从成都东望至长江另一头,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的宁波,在今年6月提出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性战略枢纽。目前,宁波坐拥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四的舟山港,还开通了11条海铁联运班列,业务范围涵盖江西、陕西等12个省份,进而延伸至中亚、北亚及东欧国家。
同样主打“海铁联运”的青岛,则为“一带一路”架起了“进路出海”的国际双向物流通道。截至6月上旬,青岛号“中亚班列”已累计到发中亚国家147列,“中韩快线”到发277列;青岛港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总数已超过160条,居我国北方港口之首。
2 产业链经济 “走出去”促转型
交通硬件为城市奠定参与开放型经济竞逐的基础。影响这场竞逐的更关键因素,则是城市对“一带一路”背后产业资源的开发程度。开放战略通常可以汇聚多样化的资源,从而锻造出更为成熟甚至是全新的产业链条。
已开辟通往中亚、中东欧、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多国线路的中欧(武汉)班列,去年的实载率在全国28个中欧班列中位居第一。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多家大型制造业企业纷纷将生产线转移至武汉,推动完善生产—集散—运输整个产业链,直接为武汉市带来数十亿元的年产值及配套产值。
2016年,通往法国的班列开通后,法国知名体育品牌迪卡侬将部分订单分配至武汉及其周边的荆门等市,以生产带动后期上千货柜的出口运输增量。此外,美赞臣等国外企业也通过向武汉转移产品、原料运量的方式,促进了武汉物流业的兴盛。
“一带一路”倡议还打开了企业建境外产业合作园的大门,让产能合作与产业链条、集群的构建,从国内延伸到国外;城市产业的国际化也进入全新局面。
早在去年,青岛已在筹建16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涉及家电、橡胶、纺织、资源、农业、建材等领域,预计投资总额60多亿美元。在巴基斯坦,海尔集团与鲁巴集团共同创建经济区,为中国的家电、汽车、建材、纺织等行业的企业,搭建起拓展巴基斯坦及南亚市场的跨国平台。
在印尼,青岛恒顺电气公司整合当地的矿产、电厂、码头等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开发矿产冶炼、电厂运营、物流运输等项目,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
在依港而生、身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宁波,“一带一路”倡议正赋予其传统优势产业新的内涵。从发展传统物流仓储、航运服务、冶炼到培育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和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智能高端装备,其临港工业不断催生新兴产业。产业链的不断优化,也带动了价值链的深化。
今年5月,总投资62亿元的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全面启用,作为吉利汽车研究院总部和研发大本营。该研发中心能够进行汽车关键零部件试验和总成试验,新能源电机的性能试验、底盘耐久试验、整车分析评价、结构研究及测量等,为集团提供技术创新引擎。
目前,吉利形成了包括杭州、宁波、哥德堡和考文垂四大研发中心,以及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加利福尼亚四大造型设计中心在内的全球化研发体系。
吉利与宁波的例子说明,随着城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产业链的国际融合继续深化,传统工业时代的生产成本红利正被开放时代的协同创新红利所取代。
3 佛山探路 不可忽视的民企力量
在全球化时代,“走出去”的水平成为衡量企业综合竞争力越加有分量的指标之一。南方报业佛山云智库跟踪考察的10座城市中,不少龙头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龙头企业都依靠“走出去”在业内闯出了更广阔天地。
比如,宁波的雅戈尔、申洲、狮丹努等行业龙头,看中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相对低廉的人工、土地成本,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助力“宁波装”掘金海外;海尔集团产品远销多国并率先去美国建厂,让青岛制造享誉全球。
在佛山,制造业企业强势出击全球已成为该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亮点。
佛山企业的“走出去”形式十分多样。有以降低成本或开拓国际市场为动力的境外投资合作,有以并购高端要素为内容的海外扩张探索,也有建设并运营海外产业园区的创新出海模式。
去年起,佛山家电龙头企业美的连续收购东芝白电、意大利大型中央空调企业乃至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东芝白电业务今年可实现收支平衡,明年可盈利。”美的集团总经办主任卢书平说。
并购让美的切入高端产业链,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比如,收购库卡推动美的从劳动密集型的家电领域升级到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的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取得机器人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
佛山陶机龙头企业科达洁能的扩张秘诀是海外投资建厂。2017年上半年,通过与优质海外合作伙伴“合资建厂+整线销售”的创新模式,科达洁能的陶机海外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提升至51.85%。
目前,科达洁能在肯尼亚、加纳、坦桑尼亚均建立了陶瓷生产基地。其中,肯尼亚生产基地去年11月投产,8个月内共计盈利500万美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佛山境外直接投资企业和机构总计312家,协议投资总额85.69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总额82.59亿美元。
不过,“走出去”总体层次水平还不够高、对欧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高端品牌开展并购重组较少等是佛山的短板。在国际先进资源不断受到城市追逐的当下,佛企如何占据开放的有利位置?
近日的佛山市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实体经济“走出去”工作会提到,佛山将突出平台带动,力争3年内在马来西亚、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以及美国、欧盟等重点贸易投资对象国,建成10个佛山泛家居品牌产品海外展示体验馆。
在会上,鲁毅强调:“当前,佛山要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就必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拥抱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推动佛山制造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在开放中链接全球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