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拥抱大湾区 禅城如何布局?

2017-08-17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立足区位优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抢抓大湾区和首善之区建设机遇,加速融入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8月7日,佛山市禅城区委召开全体(扩大)会议,区委书记刘东豪部署下半年工作时强调。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升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粤港澳区域的发展与整合也正式迈入湾区经济的新阶段。对此,近期召开的佛山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指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全面对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中心城市,特别要用好广深两个超大城市以及香港这些“超级联系人”,提升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水平,为广东改革发展作出佛山贡献。 

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禅城作为佛山中心城区如何布局?

魁奇路东延线的开通进一步缩短了禅城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之间的距离。

交通破局

从一小时生活圈走向半小时交通圈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先行。 

8月9日,佛山地铁3号线禅城段镇安站、中山公园站正式开工,至此,地铁3号线禅城段已全面开工。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升级的推进,禅城大手笔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立了全面对接广州区域的立体交通网络,让区内多个热点区域与广州的距离从原来的一小时辐射圈缩至30分钟交通圈,同城的便利生活得到极大释放。 

最新发布的《广佛两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更显示,未来佛山共计10条地铁线与广州地铁线网中的13条地铁线实现无缝对接,其中有6条将穿过禅城。届时,从禅城中心出发到广州海珠、荔湾、番禺将实现20分钟互通。 

其中,2号线将成为佛山地铁网络中的“换乘动脉”。除了与1号线在魁奇路站换乘,该线路还将与3号线在湾华站换乘,与5号线在石湾站换乘,与广佛环线在张槎站换乘。依托2号线,一次换乘就可到达广州火车站、广州大学城、广州番禺区、南沙区等区域,地铁交通的便捷性得到了真正释放。 

“未来五年,经过禅城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多达8条,占了全市地铁线的98公里,轨道交通建设将作为重点项目全力推进,预计投入建设资金达700亿元。这意味着,禅城地铁线路密度为0.64公里地铁/平方公里。”禅城区交通运输局局长杨靓毅表示。 

不仅是地铁,道路的打通也让禅城加速融入珠三角各地,缩短与粤港澳各地的时空距离,使其强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去年年底,魁奇路东延线二期正式通车。这也意味着,禅城中心城区驱车前往广州南站进入15分钟时代、广州和佛山两市主城区进入30分钟车程时代。 

借助广州南站这一南中国最大高铁枢纽站点,禅城得以直接融入全国高铁网络,顺利对接珠三角、泛珠,更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形成30分钟核心交通圈。 

“特别是让禅城更容易对接广州、深圳两个国家中心城市,能够无缝对接广深6000万人口的大市场。”中山大学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 

明年,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将贯通,由香港九龙站至广州南站大约45分钟车程,再通过魁奇路东延线就可以直通禅城。接下来,高铁将更大程度实现人流和物流之间的互通,使禅城发展迈入全新时代。 

“‘十二五’期间禅城对于交通的强投入,解决了禅城作为珠三角发展核心区的区位问题。”刘东豪表示,经过几年的积累,为禅城接下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奠定了基础。未来禅城将致力构建“双30”核心交通圈,以禅城为起点30分钟内到达广州主核心,30分钟内到达佛山外围组团。 

禅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中应发挥自身优势,与广深等城市在产业上进行协同合作。

经济布局

设立广深联络处,承接产业溢出效应 

在强化交通对接的基础上,禅城正全面对接广州、深圳的优质资源。 

8月4日上午,佛山(禅城)—广州产业对接联络处在禅城区政府签约授牌,成为继去年底挂牌的佛山(禅城)—深圳产业对接联络处后,禅城布局的第二个产业联络处。 

在今年3月份举行的招商引资推进会上,佛山市市长朱伟提出,佛山要围绕深圳“产业溢出效应”开展招商,主动对接深圳项目、技术、资本等要素,同时也要围绕广佛“同城效应”开展招商。 

对于禅城来说,对接广深产业资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一方面,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让珠三角一小时都市圈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发展空间饱和,广州和深圳自身也存在对外疏导部分产业和城市功能的需要。 

以深圳为例,去年深圳生产总值超1.93万亿,平均每平方公里GDP产出高达9.76亿元,远高于其他一线城市。与此同时,深圳的产业发展却遭遇了空间瓶颈,近年来一批明星企业开始把生产环节迁出深圳。 

瞄准一线城市的发展新动向,去年以来,禅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5次赴深圳进行产业对接和城市交流,足迹遍布罗湖、宝安、福田、南山等区。 

“当前禅城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黄金期,通过‘一门式’等改革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对有志于拓展珠西市场、辐射大西南的企业来说,禅城是非常好的桥头堡。”在宝安的产业对接会上,禅城区长孔海文重点推介了禅城政务环境,希望把禅城打造成深企西拓的桥头堡。 

成本优势是禅城吸引广深优质资源的另一利器。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李凯在推介时介绍,禅城的办公写字楼租赁成本是广州的1/3,深圳的1/5;居住成本只有广州中心区域的1/2,深圳中心区域的1/4。 

随着“一线城市配套、二线城市成本”的推广,自去年底设立深圳产业联络处以来,禅城已先后迎来20多个项目落地,当中不乏三智头网络科技、广东佛盈智慧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三航工业研究院打造的科技型孵化器等一批优质项目。 

禅城区经科局副局长梁劲钊介绍,为了更好地承接广深项目资源,接下来禅城将委托中介机构对张槎、南庄的村级土地进行摸底,结合企业的需要进行厂房定制,加速项目落地。

禅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中应发挥自身优势,与广深等城市在产业上进行协同合作。

专家建言

深化广佛同城,争当大湾区连片先行区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合作中,广佛同城最成熟,是未来大湾区的重要模块。”对于禅城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沐认为,首先需要理清大湾区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态势,才能找准自身定位。 

杨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是打造成为全球创新高地,而这需要环珠江口“9+2”城市的紧密协同,形成网络化的产业分工,构建成技术创新的大通道,在这个过程中,广佛同城和港深是两个重要支点,也是大湾区连片发展的先行区域。 

“经过多年紧密合作,广佛同城已经拥有了良好基础,目前同城化正进入第三阶段。”杨沐认为,广佛同城已经从交通互联、政务互通发展到目前的优势共享,近期广州、佛山、中山合作共建南沙港第4期,就是这种优势共享的典型案例。

在这种大背景下,他表示,无论佛山还是禅城,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体系当中,一个前提就是要进一步夯实与广州的合作基础,用好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促进自身产业良性发展。 

他着重强调两点,“第一点是要用好广州的大学资源。”杨沐认为,目前广东的主要高校资源集中在广州,但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本土高校对于珠三角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大,包括华为、腾迅等一批龙头企业成为了创新主体。而随着大湾区概念的提出,高校将在湾区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种判断,他认为接下来佛山和禅城需要加强与广州高校资源的对接,尤其是实现本土企业资源与广州创新资源的对接。 

杨沐强调的第二点,是要加快佛山本土制造业与广州软件信息产业的结合,促进本土制造业的模块化和智能化。“目前国外先进制造业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是对制造业技术进行模块化和信息化改造,从而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在这方面,他认为佛山的家电、家居、陶瓷等传统产业和广州的信息技术产业可以进行很好的结合,加快制造业的智能化进程。 

在主动出击拥抱广佛同城的同时,随着广深一线城市发展空间的饱和,他认为在大湾区一体化的过程中将出现一轮产业转移,广州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批发、物流、商贸部分可能会向佛山禅城等周边区域转移,而佛山自身的低端产能也会向肇庆、清远、云浮甚至广西、贵州转移。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禅城作为中心城区,将成为高端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区域。 

为了促进这个过程,杨沐认为作为政府应该做好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为企业和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还是要靠企业和人的创新精神,政府需要做的是提供方向,激发创新精神。” 

相关:大湾区 禅城
作者:南方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