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新机遇:大湾区新增长极 打造西翼枢纽门户城市
2017-07-3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江门获工行超800亿元大湾区建设融资支持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林曦 彭纪宁 通讯员 谭耀广
7月28日,在江门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在发言时表示:“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腹地纵深广阔,无论从大湾区拓展方向、发展潜力,还是与港澳融合的人缘优势来看,江门的角色都是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我们要抢抓机遇、加紧研究、科学谋划,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正式签署,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成为其中少数几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围绕粤港澳三地在大湾区时代的发展目标,结合广东省委、省政府给江门的发展定位——“珠西战略”的主战场和新增长极,以及江门与港澳在金融、贸易、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基础和中国第一侨乡等独特优势,江门将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发展潜力地区之一,必将在此轮大湾区发展中成为“黑马”,迎来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A
全力推进交通网络建设
28日,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提出了江门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思路: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城市从“一中心”向“多中心”拓展;坚持交通先行,全力推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北广州、东深圳、西江门交通枢纽“三足鼎立”;坚持产业为重,谋划打造“4+1”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坚持深度合作,推动科技、金融、旅游、人才等领域全方位融入大湾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合作重大创新发展平台。
“大交通”发展战略是江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战略”之一。全会提出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在“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的基础上,加强交通谋划,构建多层面的交通网络,强化江门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
具体来看,江门交通建设,对内将规划布局江门大道、机场快线等“四纵四横”快速路网,建设连接江门各市(区)的城市快速复合交通走廊,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先决条件;对外交通对接方面,将规划布局香台高速、斗恩高速、珠斗城际等,加强与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的对接,同步加强江门南北通道建设,以加强江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对接。同时,江门将积极推进深江肇铁路的前期工作,谋划建设南宁经玉林至深圳铁路,形成江门与广西、贵州方向的直达高速铁路通道。
据了解,2016年,“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被写入广东省“十三五”规划,定位为珠三角通往粤西乃至祖国大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门户。去年江门“交通大会战”项目就完成投资133.87亿元,增长18%,为历史上最高。而在今年上半年,江门交通大会战项目已完成投资60.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85亿元。
B
创新“飞地经济”新模式
在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江门瞄准广东及自身在大湾区中的定位,提出坚持“工业立市”,把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头号工程”。
全会提出,在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中,江门将坚持产业为主,构建更高水平的产业发展平台,重点谋划打造“4+1”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即广海湾+台山工业新城、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圳—江门工业园、珠西化工集聚区四个“万亩园区”,和江门“人才岛”。特别是大广海湾经济区粤澳产业合作示范区和深圳—江门工业园两个“万亩园区”,将创新“飞地经济”的模式,分别与澳门和深圳合作开发建设,探索粤港澳城市群合作发展的新路径。
在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方面,江门充分发挥大广海湾先导区——银湖湾毗邻港澳、与珠海隔海相望,水陆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等区位、空间和环境优势,规划建设银洲湖滨海新城。滨海新城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大湾区的“新乐园”和“后花园”。同时,江门还着手对蓬江区潮连岛进行全方位开发建设,打造大湾区“人才岛”,将其建成立足江门、服务湾区、面向全球的国际人才云集地。
C
土地及政策等吸引招商
不少专家学者和政商界人士认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拓展新发展空间,培育新增长极。放眼大湾区“9+2”城市群,可以说,江门有空间、有条件承担新增长极的重任。
记者了解到,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市域面积9504平方公里,约占珠三角的四分之一,开发强度仅为11.6%,发展空间大,土地承载力优势明显。特别是拥有珠三角难得的处女地——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是广东最大的省级新区,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仅为5%,不仅适合建设国家级的区域合作平台,而且非常适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实施重大突破性政策创新的试验区。
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江门自然吸引了不少大型投资。数据显示,江门今年以来共引进36个投资超1亿元项目,投资额达到278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11个,总投资220亿元。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的民间投资,今年上半年,江门民间投资达到514.5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7.1%,比去年提高6%。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指出,未来江门要围绕提高招商项目“三率”,即项目落地率、开工率、达产率提高招商质量。前不久,江门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树立全市招商一盘棋的理念,加大招商工作的统筹协调,落实招商优惠政策,力争在大项目、优质项目的引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仅在今年上半年,江门就在香港、澳门、深圳等地陆续举办大湾区主题招商推介会,获得工行超800亿元大湾区建设融资支持。香港贸发局6月组织“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日”活动,首站便选择了江门。
D
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世界级湾区,创新是湾区经济的重要特征。而对于创新来说,人才最为重要。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撑。”全会上,林应武表示,“粤港澳之间的深度合作为江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全会提出,江门市下一步将着眼于落实政策、营造环境,做实、做强、做大人才工作品牌。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直接采用“一人一策”“一企一策”方式给予扶持,将人才政策落到实处。
江门是全国小微双创基地示范城市,已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创业创新在侨乡“开花结果”。江门还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涵盖了拓宽高层次人才范围、调整创新平台资助标准、构建全球引资引智网络、创新创业团队给予100万元至1000万元资助等“干货”内容。全市每年统筹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约为1.6亿元,专门用于引进和培养人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江门六支人才队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总量98.5万人,比2009年增加19.4万人,增长24.54%;全市中级以上技能人才38.25万人,比2009年增长70.32%,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11.66万人,比2009年增长2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