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香港年末大“扫货”
2011-12-28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大购物袋,加大的背包,更大的行李箱,还不够!在这时候,钱是什么?钱是“滴滴”一声后,出来那张薄薄信用卡签单上的一串数字。
去年,内地客在香港消费的金额超过1000亿。而此时,香港入境处预计元旦假期前后的出入港旅客会接近800万。
钱,嘭一声,抽象了。
这么看来,
我们中至少有不少人,真的富裕了。
花多少才算够?
“扫货”这个词,简直太贴切了:以一往无前的精神,以秋风扫落叶的架势,把花花绿绿的货品变成自己手提手拉的包装袋、行李箱……
每年的这个时候,香港就会陷入一种疯狂的气氛,繁华街区和各大商场会突然冒出许多行色匆匆的人来,他们拖着装满商品的拖车、迈着疲惫的步子、眼睛却放着光,一刻不停地四处寻觅……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但你应该都能听懂些,因为都是汉语。
香港是一座弥漫着消费主义气息的国际大都市,赚钱与花钱是这里永恒的主题;而在内地,富裕起来的人们渴望用闪闪亮的标签来填充标注自己。于是,有了这汹涌的人潮,于是有了每年过千亿的消费。
我们都花了多少钱?我们都买了些什么?
我们真的这么有钱了吗?
汇率的差异,关税的优惠,老让陷进“购物狂”症状的人们错觉,在香港买东西,那是“挣钱”,不是花钱!
香港黄金珠宝是内地客购物的最爱,某知名珠宝行打出店庆的噱头,“买1000送200”。此时,随便走进一家其在香港的分店,都人满为患,而且大部分客人说的是普通话;店内人头攒动,几无立锥之地,顾客带的箱子甚至需要放到店外;内地客出手阔绰,常常一出手就是过十万,无怪乎有人感慨“就像逛超市一样”。
几大国际知名奢侈品牌在圣诞期间虽无多少打折优惠,但冲着这些大牌去的人依然可观,许多款式都卖断了货。在尖沙咀海港城,沿街一溜的奢侈品商店门前都排着长队。Louis Vuitton前的队伍甚至排到三十米开外;CHANEL对面的路口,一群人一副随时冲锋的架势,有几位拖的箱子上的航空托运标签都还没撕掉;PRADA店铺门前,一位买了Gucci手袋的女士犹豫再三,还是放弃,大概是已经没体力再排一次队……在各家店的门口,女士的脸上是兴奋、满足,男士的脸上是疲惫、无奈——大概是因为男同胞们既要出钱买,又要出力背。
一对超过60岁来自上海的老夫妻,站在某知名化妆品专卖店里,掰着手指数:“女儿侄女的买了,外孙的iPad也买了,还有亲家的、小舅的、老同事家儿女的……哦,再买点虫草鲍鱼做年货。”
站在这人群中,我有一丝恍神,但下一秒,又不由自主地迈开步,融入。因为身旁热情的销售员小姐,和远处闪烁的霓虹灯广告牌,无不催促着你:“Go!G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