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公示收官
2021-07-12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7月10日,《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简称“总体规划”)公示圆满收官。压轴登场的公众论坛,当天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氛围热烈。总体规划编制团队与市民面对面,宣讲规划主要内容,解读重点板块,互动回应热点,共建深圳美好2035。
全市掀起共想共话“深圳2035”浪潮
“想在深圳有套房,不用再为实现‘居者有其屋’烦恼”“希望轨道建设加快,地铁早日通到家门口”“希望‘生态之城’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小动物”“改善医疗与教育,愿深圳早日成为民生‘七有’的幸福之城”……一张张五颜六色的便笺条,写着市民对2035年深圳的美好期待,贴满了“两馆”场内设置的心愿墙。
不止于此,自6月11日开启公众公示以来,《总体规划》备受关注,从政府机关到社会团体,从专家学者到普通市民,从线上邮箱到线下留言,多途径、多形式踊跃参与规划编制,全市范围掀起了一场共想共话“深圳2035”的浪潮。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丁强介绍,本次总体规划是深圳经济特区40多年以来第四版法定的总体规划,也是国家规划体制改革后第一部覆盖全域全要素“多规合一”的总体规划,是面向2035年长远发展、统筹全市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深圳市域范围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以及城市开发建设的所有活动的法定依据。深圳举全市之力高水平编制规划。
3年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先后举行40多场座谈会和研讨会,走访全市30多个职能部门,调研粤港澳大湾区全部城市,举办8场主题论坛、3次高水平专家咨询会、两轮市区政府部门意见征询及公众意愿征集活动等,“科学谋发展、开门做规划”的思路贯穿始终。
对标民生“七有”建设有温度的人民城市
公众论坛上,总体规划编制团队宣讲了规划的主要内容,对生态环境、城市发展规模、公共服务、城市风貌和文化、交通体系、城市安全等六大板块进行了重点解读,让社会各界更充分深入地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
据介绍,总体规划明确,“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美宜居幸福家园”是深圳2035年的城市愿景,目标定位、区域协同、空间格局、生态结构、民生服务、创新发展、陆海统筹、风貌文化、支撑体系、规划实施等是规划的10个主要内容。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蓝图擘画的2035,“公园里的深圳”将提供亲自然的生活,构建“四带八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总体格局,建成各级各类绿道不少于3000公里、碧道不少于1000公里。资源紧约束下,深圳将探索人口和建设用地精明增长的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将建筑量作为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实现资源利用方式向立体空间开发利用转变。以民生“七有”发展目标为基础,深圳将持续加大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供应,构建开放共享、活力宜居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更“有温度”的人民城市和全民友好型城市。
而2035年的深圳,还将持续提升交通枢纽能级,构建起网络覆盖度更高的全球航空运输网络,加快形成辐射全国的国家铁路布局;按照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建成33条地铁线路、全长1335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以及“八横十三纵”的高快速路网,形成更加共享、个性、便利、低碳、智慧的未来交通体系。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公共事件之下的反思,深圳还将主动应对风险,全面提升城市对于各类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预留东中西部三宗公共卫生应急用地、建立应急物资四级储备点和三级物流转运系统,构建完善的应急救援疏散体系,高标准建设城市生命线系统,积极探索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方案,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的韧性和适应性。
加快建设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圳都市圈
公众论坛的举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许多市民早早报名参会,还有更多的市民临时加入旁听。全程座无虚席,互动气氛热烈。编制团队针对“不扩容”的深圳如何破解超小国土空间、超高强度开发、超大型城市治理难题,如何解决好规划落地、生态红线坚守、人口增长预期、住房供应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养老等热点问题,现场一一回应。
编制团队介绍,总体规划进行了诸多创新探索。如按照“优民生、增居住、强工业、控商办”的建设用地供应思路,大力推动以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为主的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TOD等更多模式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都市核心区增加小户型和租赁性住房,实现到2035年新增各类住房200万套和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的目标。
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开发新格局,将新安、西乡、民治、龙华、坂田、布吉、吉华、南湾纳入都市核心区范围,成为集中体现深圳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功能的中央智力区、活力区;打造12个城市功能中心、培育12个城市功能节点,支撑“双区”建设所需的高端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承担所在片区的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实现都市核心区与外围城市功能中心45分钟可达。
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构建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都市区、河源都市区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空间格局。尤其是在临深片区和“飞地”模式下,创新科技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等领域全面合作。完善“三路四铁”的跨珠江口通道体系,共建互联互通的大湾区交通网络,打造“轨道上的1小时深圳都市圈”,让“深圳上班、莞惠珠中居住”不是梦想。
民之所望,施之所向。丁强表示,此次规划编制,首次实行市区两级同时编制总体规划,同频共振、上下衔接、相互反馈的新模式;另外,还建立了规划评估检讨机制,及时体检评估城市规划,并形成预警机制,监测城市健康发展,及时检讨评估规划实施情况。规划公示期结束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综合各方意见建议,优化完善规划成果,以更高质量的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双区”建设,将深圳打造成为每个人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美宜居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