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并举的香港饮食文化(图文)
2010-09-25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中西并举的香港饮食文化
香港的饮食文化,不但承传着中国传统,且受着外国文化的影响,可说荟萃中外特色。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揉合出了一个中国菜(主要为粤菜)和西餐并举的香港人饮食习惯。香港向有“美食天堂”之誉,因为这个小岛,集中了世界各地美食。各种风味,各有所长,形成了香港的美食大观。香港的饮食业不断向外来饮食文化取经,并将新原素注入本地菜式之中,丰富了香港本地的饮食文化。
由于香港人多属广东籍,因此广府菜、客家菜、潮州菜等被视为本地菜色。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国共内战,不少中国内地各省移民涌入香港,也带来了上海菜、宁波菜、徽菜、川菜、湖南菜、北京菜等,这些被统称为外江菜。
香港人实在喜欢吃海鲜,这里不但海鲜种类多,烹调方法之花样百出,也是别处无法比拟的。海鲜宴上最常见的菜式清蒸大海斑,就只加一点姜葱和酱油,保持了海鱼的原始鲜味。海鲜中的珍品像鱼翅和鲍鱼,在一般宴席上是必备菜式而已。香港一般酒楼和酒家都供应海鲜,有更多人喜欢到香港仔、西贡、鲤鱼门、南丫岛、长洲等大快朵颐,这里有不少专门供应海鲜的风味餐厅。餐馆大多临海而立,黄昏时微风徐徐,夕阳余辉伴着美食,还有海浪的伴奏,弥漫着南欧地中海式的悠闲风情,可谓美景佳肴别具一格。
上茶楼吃点心,香港人称之为「饮茶」,在早上或午饭时间上茶楼品茗和吃点心,是香港人每天的例行习惯。一壶靓茶,几笼精致巧手的粤式点心,一顿早餐吃的如此惬意,难怪“港式饮茶”一直声名在外。在香港喝早茶,可以在路边的小摊,也可以上茶餐厅,大一点的酒楼食肆,上百道点心,分别放在许多辆小推车上,被数百位食客招呼着。粤式点心着重用料的新鲜,烹调方法以蒸煮和煎炸为主,务求保留食物本身的原味。喝早茶讲究的是悠闲、雅致,是品味、是感觉,当然也是交流,呼朋唤友喝早茶成为香港一个很独特的文化现象。
茶餐厅属于本地最平民化的饮食场所,这里可以品尝到正宗香港风味美食,它是感受地道的港式文化的绝佳地。茶餐厅主要提供牛腩面、鱼蛋面、云吞面、米粉、干炒牛河、煎蛋和粥等廉价食物,饭一般以“中饭西吃”的“碟头饭”配例汤最受欢迎。不少茶餐厅都自己制作各式咸甜面包糕饼,其中以“菠萝油(包)”、“鸡尾包”、“腿蛋包”、“蛋挞”及“纸包蛋糕”最受青睐,“干炒叉烧意”(酱油炒意大利面拌广东叉烧)是不折不扣、此地独有的“香港风味”。
英式下午茶是茶餐厅的主要部份,当中最著名的就是“丝袜奶茶”,以多种茶叶冲泡,用如丝的绵网过滤,再加入淡奶,是个迷人的文化融合。“鸳鸯”则是以淡奶、红茶和咖啡混合调制而成。还有中西合璧的西米布甸和最创新的杨枝甘露、西米捞等,真是各有特色。其它冷热饮品中“红豆冰”、“菠萝冰”、“凉茶”,是盛暑时候的热卖小品。
街头小食亦是香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逛街累了还没有到吃饭的时间,不如站在街边品尝香港的地道小食。常见的街头小食有煎酿三宝、车仔面、鱼蛋、鸡蛋仔、肠粉、碗仔翅、钵仔糕、猪红、牛丸、清汤腩、牛杂、蛋散、花生酱薄饼等,各种美食的香味在街上随风飘散,很少香港人可以抵挡得住这股诱惑。这类街头美食风景,通常在闹市地区如旺角的花园街﹑女人街及油麻地的庙街、铜锣湾、深水涉等出现。流动小贩用只有简单设备的手推车,当众炮制这些街头美食,食客都不介意站着,用最原始的餐具竹签和纸袋,吃得津津有味。
香港的酒吧很早已经在港岛中环的兰桂坊和湾仔的骆克道及谢斐道出现。由于香港是前英国殖民地,英国式及爱尔兰式的酒吧比较多。英国式酒吧一般座位比较少,而爱尔兰式酒吧则会供应爱尔兰咖啡。美国的酒吧比较富现代感。这些外国酒吧的顾客都以外国人及曾在外国生活的香港人为主。店名和装饰十分西化,洋溢着特有异国情调,保留着欧洲酒吧和夜总会的风格,被誉为香港特有的文化特区。每当夜幕低垂时,许多追求时尚的年轻一代喜爱到这里的迪斯科舞厅畅聚,这为小街增添了另一种独特而刺激的气氛。
过去百多年经济及社会的急速发展,为香港人的饮食文化带来新的风貌。当年陪伴香港人成长的大牌档、大笪地等街头食档,都成为香港人的集体回忆。今时今日,饮食已由过去的简单果腹,发展到对色香味美的追求;食肆亦由朴实简陋,以至讲求装潢华丽;菜式由地道口味,到世界各地美食共冶一炉,足以反映香港人饮食态度及生活质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