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城首家三甲医院正式启用!引入黄埔首台手术机器人
2021-03-1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3月16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埔院区正式启用,这是中新广州知识城首家三甲医院。
在启用仪式上,中国护理教育先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院元勋、首任副院长廖月琴的纪录片《提灯四十载》发布。当天该院区还集结了20余位重磅大咖,倾情放送暖心义诊。
据介绍,黄埔院区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采取延伸式管理、同质化服务、差异化发展策略,设置头颈科、胸科、肝脏外科、胰胆外科、结直肠科、胃外科、泌尿外科、乳腺科、内科、放疗科、鼻咽科、血液肿瘤科、骨与软组织科、微创介入科等科室。
该院区初期开放床位633张,门诊诊室64间,标准化手术室16间(含3间日间门诊手术室),并引入广州黄埔区第一台手术机器人,为更多肿瘤患者诊疗创造最佳条件。2021年预计门诊量可超过30万人次,出院量预计会超过4万人次。
实施黄埔首例达芬奇机器人“主刀”手术
在正式启用前,2月22日,黄埔院区已经开始试运行。
截至2月26日,黄埔院区共接收门急诊病人683例,影像检查526个部位,超声检查101例、介入23例,病理接诊24例、接收标本48例,放疗25例,内镜检查39项,手术22台。并且在试运行开启首日,就进行了17台泌尿外科手术,甚至超越了在越秀院区时的日常手术台数。
就在试运行不久后的3月1日上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就成功实施首例达芬奇机器人“主刀”的手术。病人75岁,患有前列腺癌,手术不仅切除了癌灶,还成功保留了病人的性神经和控尿神经,术后第一天病人就下床活动了,现顺利康复中。
据介绍,这台手术机器人是国内最先进型号,也是广州黄埔区首台手术机器人,以后黄埔及周边地区的病人可就近享受高端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截至目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广东省内唯一拥有两台手术机器人的医疗机构,其中一台就在黄埔院区使用。
新建成的黄埔院区机器人手术室为国内独一无二“观摩手术室”,它与普通手术室不同,手术室和主刀医生操作室是分开的,而且有很大的液晶显示屏供年轻医生和进修医生“零距离”观摩学习,主刀医生手术操作的每个细节都可尽收眼底。
中新广州知识城首家三甲医院
作为中新广州知识城首家三甲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到底有什么来头?
这要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说起,该中新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基地之一,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
而黄埔院区是该中心现有的两个院区之一。
黄埔院区拥有用于血液肿瘤临床诊断的实验室和层流无菌病房,打破尚不能开展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局面;此外,还设置观摩教学一体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室、回旋加速器等先进医疗设备,进一步提升中肿在医教研各方面的综合实力。
同时,黄埔院区还将与临近的医疗机构合作开展质子治疗业务,填补华南地区该项医疗业务的空白,更好地满足肿瘤患者的治疗需求。
目前,中肿黄埔院区正在推进建设能满足众多患者的门诊需求的门诊中心和平台科室,为更多肿瘤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同时,该院区着力发展日间手术和门诊诊疗新运营模式的探索,最大限度减低患者就医成本。院区内还建有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埔院区实验室(含动物实验中心)、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等,并提供公共医疗平台。
黄埔院区以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为依托,加强基础与临床结合。
其中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埔院区实验室于2019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形成近1.3万平米,6个大型综合实验区、1个公共实验区、29间细胞培养室、2间P2实验室的规模,可以容纳28个基础课题组和20个以上的临床研究组共同进行实验研究。
未来,黄埔院区将巩固扩大胸部肿瘤、消化道肿瘤、淋巴瘤和头颈部肿瘤(含鼻咽癌)等优势专科,冲击国际一流水平;扶强乳腺癌、泌尿生殖肿瘤和骨与软组织肿瘤专科,黄埔院区设有前列腺肿瘤病区,力争国内一流;大力开展转化研究,提高科技创新力。
黄埔院区还将建设肿瘤学分子诊断实验室,为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开发、临床应用以及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个体化治疗研究等创造条件,实现技术创新;设置包含10项护理专科门诊服务的“护理专科门诊”诊区,构建院外家庭照护管理延伸以及“医护患”三者有机联动的现代医疗体系。
时至今日,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九龙大道的黄埔院区,周边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地铁、公交、快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与院区实现无缝连接,院区西南角即为广州地铁何棠下站D出口,可与市中心、火车站、机场快速往来,方便全国各地患者前来就医。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黄埔新建改扩建的医院有9家,新增的三甲医院有5家,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