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超160万相对贫困人口全脱贫
2020-10-1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是全广东人民难以忘怀的一年。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2016年以来,动员全省21个地市、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6.5万名驻村干部,投入1300多亿元,推动省内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广东闯出了解决相对贫困的新经验,为全国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广东贡献、提供了广东智慧。
三项工程助贫困劳动力就业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广东始终坚持把开发式扶贫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方针。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用好“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平台,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据统计,广东全省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4.8万个,带动贫困户62.8万人,年人均产业增收2400多元。
此外,广东把就业扶贫作为长效脱贫的关键之举,实施“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项工程,加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劳务协作,累计建成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1022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7020个,帮助全省40.14万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就业增收1.8万元。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广东始终坚持把激发内生动力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初步构建起县镇村贫困群众多级联动的减贫治理新机制,推动扶贫开发由外力主导向内源发展转变,创新推广“以奖代补”工作机制,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生产、参与项目、建设村庄,鼓励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广东始终坚持保障性扶贫作为最大的底线民生。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扶贫,筑牢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保障线”,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至6384元以上,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实现有效衔接。
推动“以购代捐”等帮扶方式
广东既用好“老三样”,也发挥好“新三样”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在全国首创“6·30广东扶贫济困日”平台, 2016年—2020年,社会各界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全国“扶贫日”等平台认捐善款220多亿元。组织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市1719个相对贫困村,派驻5597名驻村干部,投入130.94亿元;1.8万个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0多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7.85万个;动员9115个企业投入帮扶资金66.5亿元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覆盖中西部22个省区和省内21个地市的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创新推动“以购代捐”等帮扶方式,消费扶贫成为社会参与的新渠道、新平台。
将重点打好五场“战役”
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挑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打好的加试题。广东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统筹双推进,全面实施应对疫情“七大行动”,例如实施就业扶贫助复工行动,完善就业补助政策,强化劳务精准对接,加大拓岗稳岗工作;实施产业扶贫助增收行动,推动人工养殖野生动物转产转型,扶贫产业与乡村富民兴村产业深度融合,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深度对接;实施民生兜底强保障行动。全面补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健全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机制,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机制等。
胜利来之不易,任务依然艰巨。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关键时刻,广东将重点打好五场“战役”、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打好产业扶贫持久战、就业扶贫稳定战、消费扶贫升级战、东西协作攻坚战,以及脱贫攻坚扫尾战,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国减贫治理提供广东经验。
案例
“三无”塘头村闯出特色农业路
没有特色产业,没有种养大户,没有连片土地。这就是扶贫干部陈政2017年年底来到茂名高州市大井镇塘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时面临的情况,他称之为“三无”现象,这也是最为典型的农村贫困根源。
塘头村位于粤西北部山区,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2450人,耕地面积1000亩。全村基础设施落后、人地矛盾突出、产业选项受限,同时还面临着村集体零收入、人员老弱涣散的情况。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驻村干部,陈政围绕党务知识、乡村振兴、创业致富等主题,对村“两委”干部、党员开展针对性培训近百场次,外出参观学习近300人次,大大提升塘头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村脱贫的思路,主要是为村里创造持续的造血能力。突破口在百亩沃柑种植基地上。通过土地整改,100亩丢荒的“出水田”变成了适合种植沃柑的土地。租下这块地的公司不仅支付了相应的租金分给村民,还反过来请村民前来干活,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通过沃柑尝到甜头的村民开始尝试进行土地流转,原有碎片化的种植土地连成一片,进行统一的种植。村里通过荔枝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激活了原有荔枝种植产业,再通过微商、电商、连锁超市等形式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另外一张塘头村的名片。
村里经济搞活了,就有可能在本地创造就业岗位。塘头村上级大井镇统一牵头所做的“农业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模式,村里将扶贫资金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杨氏农业有限公司,年保底收益率8%。同时利用公司技术优势培训贫困户创业或招聘贫困户务工,大力帮助贫困户增收,带动了一部分贫困户脱贫。除此之外,塘头村还合股建设明湖长盈塘头村超市,既方便村民采购生活用品,又接受本地村民前来登记自己可以销售的产品,便于超市快速收购贫困户、扶贫基地种植养殖产品,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如今的塘头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绿色农业、规模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全村实现了全部预脱贫,农户增收,产业实体、产业规模、产业形态均有了明显进步。
数说
●广东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277个相对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56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8万元。
●“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项工程实施以来,帮助全省40.14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均就业增收1.8万元。
●2016年以来,累计向结对帮扶的桂川滇黔4省(区)拨付财政援助资金170.64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16.16亿元,派出党政干部1166人次,专业技术人才1.3791万人次,帮助4省(区)71个贫困县摘帽、8663个贫困村出列、379.2万贫困人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