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强大脑”塑造“未来之城”
2020-06-19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管理人口超2000万、商事主体337万户、各类建筑物66万栋……过去40年,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
城市快速扩张,考验治理能力。深圳通过大数据打造“最强大脑”,构建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六个一”智慧城市空间,实现精细化治理,勾勒出“未来之城”的模样。
告别“人海战”依靠“天眼算”
每当夜幕降临,深圳市民广场的灯光秀吸引不少人围观。令人好奇的是,这里鲜有交警的身影,却秩序井然。
答案就在“城区大脑”中。记者在福田区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看到,一块块电子屏幕实时记录着全区运行状态。“指挥中心就是福田的‘城区大脑’,哪里有公共突发事件,哪里有重大安全隐患,它就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福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余杰说。
作为“科技之城”,深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打造城市“最强大脑”,打通了司法、公安、交通、安监、消防、环保等条状业务系统,突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数据共联共享。
在龙华区,“智慧龙华”云平台智能视觉系统打通共享了12800路监控视频,全天候自动发现、跟踪城市问题隐患,驱动交通、城管、安监、公安等协同共治。
目前,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连接10个区和68个部门,汇聚了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公共信用等数据资源超过211亿条,形成了2000多万人口、300多万法人、1928万张电子证照等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日数据交换量超过2000万条,高峰时近8000万条。
“深圳各区打造的‘城区大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局部信息化,也并非简单的应用智能化,而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一次改革创新。”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刘佳晨说。
给予“身份证”不再“灯下黑”
水围村,深圳1800多个城中村之一。挂在村消防站的一张消防图,清晰地标注了318栋房屋的位置以及660家“三小场所”(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和商户。2016年以来,村消防办主动排查发现隐患4000多处,实现了重大火灾零发生、重大案件零发生。
“在消防监管工作中,水围村以政府‘织网工程’为基础,对每个建筑物进行编码,对每户家庭和商户建档立案,构筑了公安、居委会、居民、商家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水围股份公司名誉董事长庄伟才说。
作为“移民城市”,深圳的城中村是典型的人口稠密地带,治安和消防工作面临的压力大。
2018年初,深圳出台社会管理要素统一地址标准,由市委政法委牵头,与市规划国土、住建、公安等部门以及水、电、气、快递等企业共建,建成了全市动态更新的“一码多址”统一地址库,涵盖了全市66万栋建筑物和1200多万间房屋,让建筑物有了“身份证”。
“人口、法人、房屋和事件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要素。深圳‘人户分离’现象突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难度大,还有企业注册地址不准确、不规范,存在利用虚假地址注册躲避监管的问题等,需要着力构建房屋地址、基础网格和数据底板,让社会治理智能底板更加牢固。”深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乔智说。
在此基础上,深圳于2019年3月将统一地址与商事制度改革融为一体,解决了商事登记长期存在假地址注册的历史顽疾。比如,宝安区发现问题企业10万余家,被查处的无证经营“三小场所”2万余家。
无需“海底捞”遇事“掌上办”
“在网上提交毕业生引进和落户申办材料后,仅十几分钟就批下来了。”2019年毕业的研究生杨培玲说。
2018年6月,深圳开展应届毕业生接收“秒批”改革,让不少毕业生省去了来回奔波。2019年,深圳将这项改革扩展到在职人才引进、博士后和留学归国人员引进,并推出企业登记“秒批”。
原本需要1天时间的登记手续,深圳市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仅用几十秒就完成了,成为取得深圳“秒批”企业营业执照的首家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事、秒批、不见面审批……截至目前,深圳已有社会投资项目备案、网约车许可、个体工商户注册、老龄津贴发放等200个量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批”,“一屏智享生活”的美好愿景正成为现实。
智能化的数据底板构筑了社会治理的基础,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同时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共建共治。
“今早志愿者在香蜜公园搞文明导向活动时,发现一护栏的钢丝脱落,存在安全隐患。”“内湖公园15座人工桥中有2座出现断裂痕迹,可能造成桥塌伤人事故。”……一条条建言在深圳各区政府网络平台上呈现,成为当地政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帮手”。
当前,深圳正聚焦实施高速宽带网络、全面感知体系、城市大数据、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公共服务等十大重点工程。“深圳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创新,也包括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创新。”刘佳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