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工业经济底子厚质量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全国“两连冠”
2019-11-2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一组工业数据亮眼。前三季度,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取得了18.5%的高速增长,比全国高20.6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居全国领先位置;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75.51%,同比提高25.9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稳定,实体经济基础“牢靠”。深圳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得益于深圳一直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坚定不移发展工业,在促工业投资、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健全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深圳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深圳制造领跑全国
支持工业,深圳不遗余力。事实上,深圳成立以市长任组长的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推进工业投资领导小组,强化制造强市建设和推进工业投资工作统筹领导。深圳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制造业创新载体建设、扩大工业和技改有效投资、去产能、产业空间保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用电降成本等领域,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及其配套政策措施,为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深圳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措并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17年开始,深圳实施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十大行动计划”,超常规建设创新载体,集聚创新型人才,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实施“四梁八柱”的人才政策和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工程,增强科技创新在制造业提质增效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做强制造业,深圳领跑。去年,深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9.5亿元,增长9.5%,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工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的城市。
目前,深圳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经济运行态势良好,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作为实体经济主要指标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和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1.4%和66.0%。从主要行业看,深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3%,医药制造业增长8.9%。
转型升级迈向高端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深圳制造业主动求变,加大研发,向新技术要动能,向高端制造挺进。深圳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深圳提前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出台转型升级“1+4”等系列政策文件,同时引进培育产业新动能,制定出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持续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深圳优势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服装、钟表、黄金珠宝、家具、眼镜、内衣、皮革等优势传统产业向时尚创意产业转型,深圳女装、深圳钟表、深圳珠宝等区域品牌,叫响全国。
同时,深圳加速发展服务型制造,制定深圳市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并前瞻布局实施“技改倍增”计划,建立多层次多元化政策支持体系,创新资助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圳市三诺声智联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高级副总裁张谦告诉记者,三诺几年前布局全新的声音科技,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制造,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其智慧音箱、真无线耳机等产品,销路非常好。
事实上,深圳早已布局智能制造。以机器人、无人机产业为例,大疆创新、科比特、优必选等创新型企业,已经领跑行业。作为全国机器人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城市之一,深圳机器人产业年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深圳制造迈向高端,进一步夯实深圳实体经济根基。华为、华星光电、大族激光等一批先进制造企业,提升深圳制造业和GDP的质量。
拓展空间优化环境
深圳划定工业区块线,强化工业发展空间支撑。目前,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划定270平方公里工业区块线,严控“工改居”“工改商”和“工改MO”严守工业用地红线,确保中长期工业用地规模。
同时,深圳深入实施拓空间十大行动,推动老旧工业园区改造,盘活存量空间资源;全面开展查违三年攻坚行动,出台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处理办法,拆除消化违法建设;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发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精准施策支持企业发展。深圳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深圳90”改革,推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措施,率先出台化解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的政策措施,在全国设立首个150亿元的政策性纾困资金,组建30亿元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设立50亿元的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降低实体经济用电成本,在落实国家统一降电价基础上,对先进制造业和工商业用电成本分别再降20%和10%,持续优化工业企业发展环境。去年,深圳为企业减轻电费负担40亿元,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400亿元。
瞄准未来,深圳正加快先行示范区建设。目前,深圳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借先行示范区以及大湾区建设为契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招优引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制造、绿色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