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深入推进住宅区垃圾分类 全市805个小区实行垃圾分类“3.0版本”
2019-06-05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深圳作为全国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城市之一,垃圾分类进展如何?昨日,记者深入居民小区现场走访发现,深圳正全面深入推进住宅区垃圾分类,通过建立规范、设施覆盖、有效督导,以及发动居民广泛、持续参与,推动形成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
居民、物业等多方共同参与
昨日晚上7点后,位于南山区南头街道的豪方天际小区内,陆续有居民拎着垃圾下楼投放。电梯里,有人拎着两个甚至三个垃圾袋下楼。居住在此的朱老先生穿上红马甲,来到楼栋的垃圾投放点,站在垃圾分类桶边值守,他的任务就是在这里监督、引导、帮助前来投垃圾的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我每天早晚都在这里督导,刚开始做的时候会碰到一些居民不愿意分垃圾,后面慢慢就开始接受了。”朱先生说道,很多人原来住的地方楼层有垃圾桶,搬过来后楼层没有垃圾桶,扔垃圾要下楼,尤其还要对厨余垃圾分类,嫌麻烦。作为督导员他很有耐心,教给居民分类的方法。
记者还见到了另外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徐阿姨,她也是退休后积极参与到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刚来的业主做垃圾分类不习惯,时间久了,受其他业主影响,也看到垃圾分类的好处了,就会接受。”采访中,有业主坦言,没有楼层垃圾桶,垃圾分类后,楼栋卫生很好,蟑螂也少了。
记者看到,该小区一共六栋,共设置了9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每一处垃圾分类设施上方的墙面上都张贴有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指引图,方便居民学习、观看,旁边还有一个洗手池。
每天的早晚7点至9点,是该小区垃圾集中投放的高峰期。期间,每个垃圾投放点都有专门的督导员在此。此外,小区内公共区域也能看到垃圾分类的宣传语,感受到浓浓的倡导垃圾分类的氛围。
小区物业管理处客服中心主管张微告诉记者,该小区2017年底入伙,新业主入住时,便会与其签订垃圾分类协议。在市、区、街道政府部门的指导、培训下,该小区形成了由小区热心居民、义工、第三方环保公司人员等组成的垃圾分类督导组。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现在,小区里面塑料、玻璃、废旧电池灯管等类别的垃圾分类成果显著,有的分类准确率达到100%。
集中投放+定时督导培养居民垃圾分类习惯
豪方天际小区是全市住宅区开展垃圾分类的一个缩影,其实施的是深圳住宅区垃圾分类的“3.0版本”,即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垃圾分类设施旁配洗手池,分类回收厨余垃圾。而公认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地方,比如中国台湾、日本、德国等地,都是采用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
“住宅区垃圾分类的3.0版本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实施,全市有805个小区率先开展。”深圳垃圾分类的主管部门——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介绍,这805个小区共设置有2300多个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均配有督导员,覆盖160余万人口。
“3.0版本”是从深圳几年来的垃圾分类工作中总结、升级而来。从2015年起,深圳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此后,围绕着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转化为行动力,全市约3500个住宅区和城中村配备了7000多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同时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形成了住宅区垃圾分类1.0版本。从2018年开始,通过在住宅区建立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安排志愿者定时定点督导,小区居民的参与率和准确率持续提升,在侨香村等小区形成了“楼层撤桶+定时定点督导”的住宅区垃圾分类2.0版本。在此基础上,部分小区开始试行3.0版本,即增加了定时定点分类回收厨余垃圾。这一模式运行成熟后,将推广至全市住宅区;未来还计划推行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的4.0版本,以此不断提升居民参与率。
通过对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和行为的引导、培养,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效果逐渐显现。据悉,在住建部2018年第二、三、四季度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检查考核中,深圳连续排名第二。今年第一季度的考察中,深圳垃圾分类工作也是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