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大湾区

走过16载的深港合作会议 在大湾区建设中将如何发力

2019-04-15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深圳城市新定位,也在基础建设、科技创新上进行了深度规划。“湾区圳见”栏目将围绕“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命题,着力于第一时间政策解读、规划分析、数据解析,对深圳的改革创新、城际合作、国际合作等各方面进行深入透视,提供智力支持。

圳圳有辞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合作”。而在《规划纲要》出台前,深港两地已经保持了密切的合作,从市场的合作到政府的合作,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时间,尤其是深港合作会议这一形式,每年不定期举办深圳市市长与香港政务司司长对话的会议,进行大项目的合作,打通机制体制的衔接,使得合作效率能得到快速提升。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来看,对于深港两地的合作又有了全新的要求。要解决资源要素难以充分自由流动、合作双方达到互补双赢、制度软环境减少差距等,如果说在《规划纲要》还未出台前,可以通过慢慢摸索来达到最终目的,而如今按下了“快进键”的湾区建设,必须要抓紧时间破除壁垒,深港合作会议这种延续了16年的合作机制,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未来,相信深港两地会有越来越多紧贴湾区发展的政策,从这一会议上诞生。

4月2日下午,2019年深港合作会议在深圳五洲宾馆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第一次“深港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目光,大家都密切关注会上释放的信号。实际上,作为“邻居”,深港两地互动频繁、合作颇多,但是几乎每年都要开一次的“深港合作会议”依然是重中之重。在这个会议上深港曾签署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一系列重磅协议,可以说它既是记载深港合作多年的备忘录,也是深港两地政府当年重点工作的风向标。

首次亲密接触在2004年

签署“1+8”协议奠定深港合作机制

40年前,深圳刚刚建市。得益于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深圳承接香港的产业转移,发展“三来一补”模式,和香港形成“前店后厂”的格局,带动深圳经济在短时间内飞速增长。40年间,深圳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得益于“香港经验”,并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深圳经验”。

虽说民间的经济互动从40年前就已经往来频繁,但是标志着政府间亲密互动的“深港合作会议”却是从2004年才正式开始。2004年6月17日,时任深圳市市长李鸿忠首次率队访港,和时任香港政务司司长会面。这次会面被看作是深港两地政府第一次建立直接沟通机制,在此之前虽然两地经济市场互动频繁,但是政府层面却一直缺乏长效的沟通机制。

从2004年开始,这一格局彻底扭转。两地政府的直接沟通,带来的都是大项目合作,随后的十几年时间,深港合作会议几乎每年都要举行,即使当年不举行深港合作会议,深港两地的主官也会以互相拜访的形式进行会面商谈。

回到2004年6月17日这天,深港双方在会议上签署了《加强深港合作的备忘录》及其他八份合作协议(简称“1+8”协议),也就多个范畴的合作方向交换意见,包括口岸、基建、规划、CEPA实施、科技、环保、食物安全及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与此同时,深港合作机制也在这份“1+8”协议中被确定下来。

河套落马洲、广深港高铁、莲塘口岸……

早在15年前就被提上会议讨论

就深港两地的合作来说,建立深港合作会议制度确实是一个重大突破。次年6月17日,深港合作会议在香港礼宾府举行,会议回顾了上年的协议签署进展,并就多个范畴的合作方向交换意见,包括口岸、基建、规划、CEPA实施、科技、环保、食物安全及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在2005年的这次深港合作会议上,也提到了落马洲河套地区和广深港高铁的相关事宜,官方表述为:“两地同意研究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的可行性、就广深港高速铁路的深港跨境衔接方案与深圳龙华火车站的规划及协调加强交流,以及在探讨莲塘口岸这课题上加强合作研究和磋商。”

可以看到的是,去年正式通车的广深港高铁、今年即将建设完成的莲塘口岸、未来重点开发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实际上在15年前深港两地就已经在研究商讨。从项目的商讨到落地,深港合作会议始终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落马洲河套地区为例,在2017年深港合作会议上,深港两地正式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这一地块的发展规划被搁置20年后,终于才有了实质性推动。目前这块深港共同开发的土地,已有多处地块正在进行填土工作,香港特区政府向香港立法会申请的前期工程和第一期主体工程的设计勘测拔款,申请金额也达到了7.859亿港元。

2010年《前海规划》获批复后

会议连年聚焦前海金融、投资、创业

除了一些基础建设在深港合作会议上成为焦点,纵观历年以来的深港合作会议,2009年以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探讨成为会议重点议题。如何通过前海,加深两地的交往互动,成为每次深港合作会议的重头戏之一。

2009年11月30日召开的深港合作会议上,确定了深圳市政府将主导及负责开发管理前海地区,而香港特区政府为前海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等方面的探讨和制定提供意见,就开发模式、产业发展、创新政策、基建、营运管理等问题建立了联合专责小组,由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和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分别担任组长。

到了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后,随后数年来的深港合作会议上,都要探讨有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相关议题。例如2011年的深港合作会议上,就研究制定吸引香港企业及专业服务提供者投资落户的问题。2015年的深港合作会议上,则表态推动进一步开放市场予香港金融机构在前海开展更多业务种类,降低香港产险公司在前海设立机构和开业的准入条件,支持两地合资格的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等等。

而在今年的深港合作会议中,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先是在会上提出“研究出更多便利港澳青年、港澳居民在深圳工作、生活的政策措施”。虽然没有在会上公布措施细节,但随后,在最新一期深圳市政府公报发布了《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有近30条将直接为港澳青年带来实惠,堪称“大礼包”。总的来说,深港合作会议后定了基调,前海的相关政策就会配套跟上,做出先行先试的引领作用。

会议涉及更多民生领域合作

未来仍有更多空间加强多领域合作

看上去,深港合作会议是两地政府之间商讨政策层面的合作,但实际上落实下来,不少细则都和民生挂钩。例如在2013年1月11日召开的深港合作会议上,深港双方关于创业、投资、文化艺术、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四项合作协议,包括:香港创新科技署与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签署协议、香港投资推广署和深圳投资推广署签订协议;香港艺术发展局与深圳文体旅游局签署协议;以及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与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合作。

可以看到的是,不仅涉及到文化艺术、旅游就业、医药检疫等民生领域的合作,更从深港两地政府层面延展到部委办局的下沉合作。与此同时,在深港合作会议上,还延伸出针对单个项目的联合专责小组。

例如在2007年深港合作会议上,讨论成立的港深边界区域发展联合专责小组和港深机场合作联合专责小组。这两个小组在后来莲塘/香园围口岸、发展河套地区及推动两地机场紧密合作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而到了2010年的深港合作会议上,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深圳联络组揭牌,旨在加强两地在经济、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虽说有各种各样的合作,在深港合作会议上被拍版,但是仍有一些事务在商讨过后,依然属于持续推进中。小到力争“深圳通”、“八达通”互通措施早日推出,方便两地市民在公交及零售商店使用;大到有关港深西部快速轨道(深西轨道)的规划推进。综合来看,深港两地的合作领域依然十分宽广,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两地的亲密往来还将越来越多。

那些年,深港合作会议签署过的协议

2017年

深港两地签署了《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标志着科技创新合作的重大突破。

2016年

两地有关部门签署了《在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合作安排》、《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合作的协议》和《深港水生动物检验检疫合作协议》。

2013年

两地有关部门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深圳学校开设“港籍学生班”合作协议》、《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与香港科技园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等新协议。

2011年

会议上两地政府签署了以下四个合作协议:《法律合作安排》、《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开发工作的合作协议书》、《关于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的合作协议》、《数值天气预报技术长期合作协议》。

2010年

深港两地政府在会后签署了以下三个合作协议:《公司/企业注册交流合作协议》、《香港和深圳两地检测认证交流合作协定》、《关于促进港深检测认证科技创新合作协议》。

2009年

签署了“深港创新圈”建设和创新技术合作、教育、文化、医学、旅游、检验检疫等七项合作协议。

2008年

深港双方共签署了《落马洲河套地区综合研究合作协议书》、《教育合作协议》、《加强深港清洁生产工作合作协议》、《更进一步加强文化合作协议》、《双方旅游合作协议》等五项合作协议,全面推进双方在环境保护、教育、文化等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

2004年

深港双方签署了《加强深港合作的备忘录》及其他八份合作协议(“1+8”协议)。

小到力争“深圳通”、“八达通”互通措施早日推出,方便两地市民在公交及零售商店使用;大到有关港深西部快速轨道(深西轨道)的规划推进。综合来看,深港两地的合作领域依然十分宽广,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两地的亲密往来还将越来越多。

相关:大湾区
来源: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